同样是军队,李元是见识过南洋新军的战斗力和军纪严明的,所以即便是要搞全面军改,他也倾向于用贾琏来搞,不会用岳齐。
即便是用岳齐,也会让贾琏那边拿出一个规章制度,让龙禁尉负责监督,不会给岳齐太多操作空间。
被问住的岳齐,意识到哪里出问题了,小心翼翼的问一句:“陛下,军改有京营为例子,所需费以及人才也不必一步到位。”
李元现在沉稳的多了,也没着急驳斥岳齐,而是平静的表示:“朕知道岳卿也是为了国事,不如这样,回去拿一个全面的方案出来,先在兵部讨论通过,再送内阁集体商议,朕这里倒是没有太多的想法。”
岳齐听了顿时长出一口气,事情没有太糟糕,赶紧起身应承:“微臣着急了,这就回去准备。”
李元很客气的送走他之后,转身回来就对身边的胡敏道:“这厮欺朕太甚!哼哼,朕也是见过新军的,岂容此辈欺我。”
胡敏只能做一个安静的听众,秉承绝不干政的理念。
好在李元也没多说,就是随口一句就作罢了,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堆起的奏本,叹息一声,继续忙碌。
这已经是内阁过滤之后的奏本了,承辉帝时期有个御前秘书处,李元登基后暂停了。
现在一看事务太多,一个人处理太辛苦,李元又动了重启秘书处的念头。以前的秘书班子,那是先皇信任的人,现在的自然用自己的。
为了这个,李元还特意发了一道中旨去内阁,表明不会搞大赦,却要赦免几个流放南洋的臣子归来为秘书。
之所以叫秘书处,那是李元学贾琏搞的。贾琏身边就有一个秘书处,帮忙处理各种事务。以前叫幕僚或师爷,贾琏最近给改了。
这一类的细节,可见贾琏对李元的影响。
林如海见到了中旨,法理上他是有权利驳回的。不过这点事情不至于跟皇帝作对,不就是几个被流放的官员么?
与内阁其他人打了个招呼,通报一声之后,林如海就批准了,随即以正式的圣旨下发南洋。
至于大赦的事情,林如海还真的无所谓,毕竟那么多被流放的官员,都是当初张庭恩在任期间干下去的,林如海手里也没少沾案子。
让这些人在边疆为国做贡献挺好,至于民间的案犯嘛,那更无所谓了。朝廷这些年不断的移民实边,因为地方官没有积极性,效果不佳。反倒是民间不少主动逃边的人数很多,其中以河北山东逃亡关外,陕西百姓私自逃亡甘肃甚至新省的也不少。规模最大的还是南洋各地的移民,官方做的最好的是广东和广西,其次就是民间商行也在做。
类似的移民,内地的缙绅积极反对,地方官也没有积极性。这几年处理了很多官员,效果也不明显。
原因也很简单,作为最基层的长官县令,手里的权力也就那样,很容易就被士绅架空了。除非县令是个强势的性格,不顾个人政绩得失,狠心要与士绅硬碰硬,这种官员很少,少的可怜的少。
闽浙那边也有不少移民的,都是民间在组织,官方同样没啥积极性。只不过闽浙山区的民风彪悍,敢于冒险,地方士绅没有太多办法拦着。
总之,皇帝要捞几个官员在南洋同甘共苦的官员回来,那都不算事。
至于民间的移民嘛,地方官员也是睁一眼闭一眼,没人愿意冒着得罪内阁的风险去阻拦私逃沿海移民。
关于在科举中全面推行实学内容的圣旨下发后,实学的教科书迎来了新一轮的销售高峰。
对此礼部很不厚道的做出了一个决定,那便是从京城的贾家的书店以成本价买了一批教材,然后发往全国各地,按照定价翻倍后卖给各省。
各省教育机构不买还不行,这个量是必须完成的,等于是强行摊派了。
这种事情自然是上行下效,到了省一级,礼部发来的教材肯定不够用的,所以干脆的自己刊印一批,压给下面的各级学堂。并发文强制各级官方学堂,不许用民间的教材,只能用官方的教材。不就是摊派么?谁还不会似得。
实学教材有没有全面推广不知道,反正卖教材先挣一笔。
这个事情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动静,主要是广东和广西两省好几年前就开始搞实学教育了,他们的教材都是免费的。
因为报纸的缘故,各省之间的信息传递要比以前快的多,也广的多。
两广这边一看礼部发来的教材,以及要求摊派,很直接给顶回去了。表示两广不需要教材,我们自己有的是。看在礼部辛苦运来的面上呢,两广这边给一个成本价和运费,高价就别想了。
这事情传开之后,其他省份的读书人不干了,凭什么我要用高价的教科书。
一开始闹的只是湖南和福建两省,后来消息渐渐的往内陆传,一个月前后,全国都因为教科书的事情闹腾起来。
各地的御史很自然的要上报,各级官员也要处理后上报,内阁那边接到上报后,内阁小会议上林如海含蓄的批评李清做事不靠谱。
李清被骂了也没法子,只能捏着鼻子忍了,转头李清把礼部的官员叫来,含骂量很高的一顿问候。让他们自己想法子解决。
李元也知道了这个事情,表示叹为观止,就这点事情,礼部也要挣一笔钱,真是朝廷的好官啊。
相关奏本,内阁没有转呈御前,自己就处理了。实在是太丢人了。
礼部给的解释很扯淡,时间太紧了,所以才出此下策,这不是为了各地的学子着想么,怎么还落了个不是。
最终还是没有闹起来,因为内阁难得雷厉风行了一回,御前内阁会议上,内阁提议罢免负责此事的礼部侍郎,并且得到了李元的批准。当然李元没那么好相与的,觉得这些人是在与皇帝作对,毕竟实学入科举是皇帝的新举措。所以,罢免一个侍郎是不够的,这一条线上的所有官员都得罢免,如此才能给天下学子们一个交代。至于费用嘛,礼部从朝廷拨的经费里给还回去。
最终这个钱还了,也没还。账面上是还了,实际还有别的操作。
只能说,如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