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根据目前科学家们对河外星系的探索情况。
一个个河系就像是一座座孤悬於宇宙海的岛屿。
在河系內空间相对稳定,各个方面都比较安全。
可是一旦出了河系,在广的宇宙海之中,在河系与河系之间的广区域內,空间极其的不稳定,各种各样的危险非常多,曲速宇宙飞船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就出事,根本就无法横渡河系之间动輒几百万光年的广区域抵达相邻的河系。
想要走出银河系就必须要掌握更高级的空间科技才行!
老乡们已经称霸银河系,独占四分之一个银河系,算是发展到了高级三级文明的阶段。
下一个阶段那是必须要走出河系,进入更广的宇宙海,成为真正的宇宙文明。
这空间科技是目前科学家们能够看到的唯一的一种办法,除了空间科技之外,其它的任何科技都无法让文明等级从三级提升到更高的等级,
这也是刘飞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发展空间科技的缘故。
本身来说刘飞也是从系统这边获得了初级空间科技的奖励,在这方面是有基础的。
只是即便是有初级科技的指引和內容,想要真正掌握这项技术依然是很难的事情。
这就好比一个普通人拿到了从小学到高等数学的所有內容和书籍,但真正能够靠自己就將这些內容完全吃透、理解,掌握的人又有儿个?
几百年前高斯、牛顿、欧拉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几百年后能够弄懂的又有多少人。
很多人即便是有人教,也都跟一头牛一样,无论如何也是教不会的。
这东西是需要天赋、需要天才的。
一亿个普通人可能都当不到一个天才。
这並不是夸张的形容,而是在科学领域真正存在的一个现象。
天才的科学家、数学家,他们所站的高度是普通人根本就无法仰望的。
你不学数学看我如看青天,你学数学看我就如望月。
在这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是比银河系的差距、人与猪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空间科技文不同於传统的科技。
传统的各种科技其实还都是可以观测、策略,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计算、去观测,从中摸索到规律,进而推断出一项项重要的科学公式和结论等等。
空间科技就不一样了。
空间科技和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二字还是有很大区別,它涉及了物理学、宇宙天文学、维度学、
微观粒子学、宏观宇宙学等等诸多最前沿的科技领域。
无法用常规的手段去策略、去计算、去模擬等等。
它更需要的是悟性、是理解力。
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悟透了,那才算是真正的入门了空间科技。
就像曲速引擎技术一样,无数的2级文明被死死的困在2级文明阶段,始终无法突破曲速理论,
始终无法突破到3级文明一样。
这种东西你悟了就是悟了,没有悟的话,即便是教都教不会的。
有些东西因人而异,有天赋的不需要教,只需要看一遍就会了,没有天赋的教十遍百遍也都教不会。
在空间科技领域,它需要的是最最最顶级的科学家,最顶级的天才,需要有人带头突破,带头悟透才可以真正的突破这项技术。
而最近这几百年来,刘飞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培养这方面的科学家,静静的耐心的等待这样一个天才的出现。
当然,刘飞自己也是一直在研究这个东西,也都有所收穫,但总感觉还是有种雾里看的感觉,距离突破和悟透总是差了一丟丟的感觉。
刘飞也是最顶尖的科学家,悟性自然是不用说的。
又有系统奖励的空间技术,但几百年了,依然还是差了临门一脚,由此可见空间技术的难度了它真的太吃天赋了!
没有这方面的天赋,纵然研究亿万年也无法突破。
有这方面天赋的,同样还需要指引,还需要专心的研究,快则几百年可以突破,慢的话几千年、几万年可能都无法突破。
也幸亏飞云科技在基因科技方面早早的就突破了,让人的寿命已经突破到了千年级別。
如果还是几百年前那种寿命只有几十年的情况下,纵然是再有天赋的科学家,可能还没有突破就已经老死了,又或者是被各种各样的疾病所折磨,无法专心科研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寿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影响一个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科学家单单是学习前人的知识可能就要学习几十年。
如果寿命只有几十年的情况下,再拋开年纪大了之后,身体有疾病、无法进行科研工作的情况,算下来一个科学家真正的黄金时期只有从30多岁到50多岁的短短20年左右。
30岁之前一般都是还处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过了五十多岁之后,身体素质下滑,精力大不如前,身体又容易出问题,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太多、太繁重的科研。
一个文明如果没有办法提高自己文明的人均寿命的话,这个文明是很难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
原始文明的人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多岁,这还不算上天折的,如果算上就更低了。
到了农耕时代,寿命提高到了三十多岁。
在古代医疗条件极其落后的时代,可能一个感冒就要了人命。
人均寿命大幅度提升还是科技迅猛发展之后的结果,进入科技时代,人均寿命才大幅度的提高,甚至於比起一千来都翻倍了。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同样也可以从各个方面来推断一个文明的发展水平。
受教育程度、人均寿命等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客观的反应出一个文明的发展状况。
飞云科技空间科学研究院內。
刘飞恢復了以往的工作状態,再次投入到空间科技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