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工厂都属于高能耗产业,机械厂运转着大量大型机械设备,车辆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多种高功率设备,化工厂更是全天不间断地消耗大量电力用于化学反应和设备运行。
它们的整体用电需求将会远远超出当前线路所能承载的极限。
这意味着必须对从发电厂到屯门的整条供电线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改造工程涵盖多个方面,首先需要更换更粗、导电性能更好的线路,以承受更大的电流;其次要对沿线的变电站进行升级,提高变电容量和转换效率;还需要优化电力分配系统,确保电力能够合理、高效地输送到各个用电终端。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以满足如此庞大且复杂的用电需求。
令人遗憾的是,中华电力公司似乎并不愿意承担这笔巨额费用。
在商言商,从企业运营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他们更倾向于将资源投入到收益更明显、风险更低的项目中。
对于屯门供电线路升级这样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且存在一定风险的项目,显得较为谨慎和保守。
当听到方力申的汇报时,何雨柱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讶与意外。
在国内,若是遭遇电力短缺,他只需整理好详实的数据与情况说明,迅速呈递给上级机关。
上级部门向来雷厉风行,接收到信息后,会即刻组织相关人员,全方位协调各方资源,召集电力专家、施工团队、物资供应商等,一同商讨并制定出周全的解决方案。
他们会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到保障供电稳定与安全的工作中,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供电,确保企业的生产运营不受丝毫影响,生产线能平稳运转,订单按时交付。
然而,此刻身处香港这片繁华却规则不同的土地,情形大相径庭。
香港的电力供应完全依照市场化规则运行,商业利益至上的理念贯穿始终。
一旦企业面临电力线路老化、供电不足等问题,便无法像在国内那样依靠上级协调解决,只能自掏腰包来更新线路。
更令人咋舌的是,中华电力公司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
他们白纸黑字地要求,何雨柱投入巨额资金更新的电路,最终产权竟归电力公司所有。
这意味着何雨柱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承担所有更新电路的成本,从购买昂贵的电缆、变压器等设备,到雇佣专业施工团队进行铺设安装,每一笔开销都不菲。
可最终,他辛苦投入换来的资产,自己却无法拥有丝毫权益,就像是辛辛苦苦搭建起一座华丽的房屋,却要拱手让给他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难道说,电力问题就真的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了吗?”何雨柱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眼神中满是忧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机械厂内,那一台台大型机械加工设备,每一台的功率都不容小觑,而车辆厂的自动化生产线,更是如张着大口的巨兽,持续不断地消耗着大量电能。
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一旦失去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那些造价高昂、技术先进的设备,瞬间就会成为一堆毫无用处的废铁,无法正常运转。
生产线上,原本高速运转、发出有节奏轰鸣的机器,将突兀地停止下来,机械臂定格在半空,不再灵活地抓取、组装零件。
装配流程也将被迫中断,半成品堆积在生产线上,工人们只能无奈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
这对于生产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订单交付将会因此延误,客户眼巴巴地盼着货物,却迟迟收不到,不满情绪自然会滋生。
长此以往,大量客户极有可能流失,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会随之缩水。
不仅如此,订单延误还可能触发合同中的违约条款,企业不得不支付巨额违约金。
一旦信誉受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想要重新赢得客户的信任与合作,将会变得难上加难。
这些连锁反应,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让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目前看来,摆在何雨柱面前的似乎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便是忍痛掏出一大笔资金来更新电线。
购买高质量的电缆绝非易事,市场上品牌林立、规格繁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甄别筛选。
不仅要仔细比对各品牌的产品参数,还要查看其质量检测报告,确保电缆质量上乘,能够严格符合工业用电标准,保障电力传输的稳定与安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