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生和郑明河最关心的都是经学,所以都在经学榜单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周寒生,你律学和徐明义并列第1呀!”
“哎!算学徐明义不是第1,周寒生是第1!”
自从周寒生在迎春诗会上大出风头以后,就有不少学子认识了他,见他1心扑在经学榜单上,就自作主张替他看了其他两张榜单。
“哎哟!真是厉害呀!”周围夸赞之声不断,但周寒生却没有心思管他们。
这时,郑明河忽然出声:“寒生兄,你的名字在这儿呢……”
周寒生顺着郑明河的手指,来到了经学榜单的末尾处。
好在不是最后1名,但倒数第3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周寒生只读了3分之1的书卷,平日也没有去上课,不了解许多句中的意思,加上科考与高考的形式完全不同,所以答得1塌糊涂。
方才夸赞他的学子们,看到这样的结果,也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咳咳!”
1阵响亮的咳嗽声从旁边响起,众学子回头望去,发现文涵正站在公告栏旁侧。
“周寒生,你随我来。”
文涵朝周寒生招了招手,周寒生立刻挤出人群,跟着文涵来到无人处。
文涵1脸担忧地看着周寒生,说道:“寒生,你此次经学的卷子答得太差了,你要知道科考最重要的就是这1门,还有数月便要科考了,你可得抓紧!”
“是,师长。”周寒生尴尬地笑了笑,叉手称是。
“近日,大周的印刷术发生巨大的变革,我知晓是你做的,但也不能因此荒废课业。你不去上课之事,我已请来武尚书,要与其好好聊聊。”
周寒生不由得“啊”了1声,惊道:“古代也要请家长吗?”
文涵用古怪的眼神看着周寒生,问道:“你说什么?”
周寒生慌忙解释道:“我是说,我以后会专心读书的。”
文涵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便好。”
周寒生颇有些无语,垂头丧气地回去找郑明河,见他兴冲冲地挤出包围圈出来。
“怎么了?满脸春光的,可是考得不错?”
“不是!”郑明河连连摆手,又指向告示栏方向,道,“榜单旁边还有1张告示,说的是下月上巳节的事情。”
“上巳节可是大节日,大周各大书院已经谈妥,要进行1番比试,相信其他书院的人很快就要赶来神都了!”
“此次比试比起迎春诗会要盛大得多,说不定圣人还要亲临呢!寒生兄,我们这次可要好好表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