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妾身虽是皇后,但太祖立下后宫不干政的规矩,这些乃朝廷大事,陛下还是不用说给妾身听才对。”不等朱慎锥说完,徐静秋轻声在他耳边提醒了一句。
“无妨,只是说事又不是让你议政,你且听就是,这算不得什么干政。”朱慎锥不以为然道,见此徐静秋也不好多说什么,静静听着丈夫的倾诉。
朱慎锥和普通人家的丈夫和妻子倾诉一般,把今天发生的事一一告诉了徐静秋,而且还提到了杨嗣昌的小动作和当时洪承畴的态度。说到这时,朱慎锥不由得冷笑一声,言语中对杨嗣昌很是不满,就连对洪承畴今天的举动也略有警惕,这让徐静秋微微皱起了眉头。
不过徐静秋什么都没说,更没追问和劝阻,她只是继续聆听着,作为一个倾听者做的很是到位。最后朱慎锥吐槽了一番,把心中的火气借着这些话全部倾诉了出去,等说完后心里也舒服多了。
“都是一些破事!”朱慎锥摇头道:“我大明这才刚刚恢复元气,好不容易有今天这番气象模样。朕当这个皇帝容易么?这才过了多少年,好日子才过了多久?这些人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就不能消停一些?”
“人心易变,这也是常事,陛下不必烦恼。何况这些事仅仅只是陛下的猜测,或许他们不是那样想的呢。”徐静秋劝慰了一句。
“呵呵,这话倒也有道理。”朱慎锥冷笑道:“可这有些人呀书读的越多,心思也就越重。得了一些又想一些,得陇望蜀这也是难免。不过朕可不会让他们得逞,这些年朕做了这么多事,好不容易才收拢皇权,压制内阁和外廷,假如再如同当年万历和崇祯朝的模样,文臣掌控朝政,这大明天下难不成就成了他们的了?”
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些读书人大头巾心里的弯弯肠子多了去呢,尤其是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再加上有些人的侥幸心理,更动起了歪脑筋,他朱慎锥可不是崇祯皇帝,更不是万历皇帝,这种苗头极其危险,怎能让对方如意?
虽然朱慎锥和徐静秋吐槽了一番,可其中对安排锦衣卫调查户部和杨嗣昌的事却没告诉徐静秋,哪怕是夫妻在有些方面也是需要保留的,何况徐静秋还是皇后,一旦知晓的人多了终究是个问题。
再者,现在他仅仅只是做一些防范而已,并不能完全确定杨嗣昌或者其他人真的有自己猜测的想法。这些还需要进行查证后才能搞明白,可在朱慎锥的内心中既然有了这些警惕,那么他也有了决断。
夜已深了,朱慎锥沉沉睡去,但在他身边早应该入睡的徐静秋却不知什么时候睁开了眼睛,扭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目光落在睡梦中依旧微皱的眉头。
过了许久,徐静秋无声轻叹了声,渐渐合上了双眼,再过一会儿,鼾声渐渐响起,而宫中也是一片宁静,只有断断续续的虫鸣起伏。
黄河决堤一事户部、工部包括内阁那边很快就拿出了最终方案,都察院也派出了御史随同前往淮北承担救灾善后,此外吏部和监察司也派出官员调查这一次黄河决堤的问题所在,毕竟这次决堤情况实在太严重了,是永明朝以来最大规模的决堤,损失惨重到了极点。
这样的大事不调查是不可能的,必须要给出一个结果来。这点朝廷官员们也都心知肚明,更知道恐怕会有人要倒霉了,至于倒霉的人是几个还是十几个,这个就得看最终调查结果了。
但朝廷明面上的调查并不重要,朱慎锥也没奢望这种调查会能查个水落石出。在他看来,官场上官官相护的情况一直存在,尤其是有些事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是寻常。就算是这样的大事,闹不好最终就是高高举起然后轻轻放下,再找几个没背景的倒霉蛋来担责任,这点朱慎锥心里清楚的很。
所以朱慎锥对调查此事的重心放在了锦衣卫身上,只有锦衣卫的调查结果才是真实可信的。早在派去淮北的钦差出发之前,锦衣卫的人已悄悄抵达了淮北,暗中开始调查此事,朝中各部包括内阁都不知这个情况,朱慎锥也没说。
他要看看这一次真正的情况究竟是如何,所派的官员又是怎么拿出结果的,另外朝中臣子们对此事的态度又是怎样,这些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转眼小半个月过去,淮北那边的最终结果还没送至朱慎锥的案头,可黄河决堤的主要原因却已有了轮廓。就在这时候,远在新大陆的宋王朱敏澄的一份奏折却先到了,当看完这份奏折后,朱慎锥先是一愣,接着不由得哑然失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