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博明一边品着手中在泾南县几乎不可一见的雨前龙井,一边思索着陆舒窈方才说出来的那两个字。
怠慢。
雨前龙井都是怠慢的话,这位宋小郎君从前真的只是一个富商之子吗?
富商之子也不能轻易买到这雨前龙井吧?
不过这点疑惑一闪而逝,祝博明心中喟叹,这雨前龙井茶,可比他那点儿炒糊的茶好太多了。
祝博明依依不舍的放下手中的茶,然后给陆舒窈说起了何杨。
何杨已经年近四十,在芜州知州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十一年,毋庸置疑的是,这些年何杨在芜州经营的很好,他也不想去京中,所以才牢牢占住了芜州知州的位置。
江南这几个州当中,芜州自然比不过陈州淮州这样的地方。
“为什么?”
“宋县令对芜州的了解还不够,还记得我给你的泾南县的资料里,泾南县可耕种土地的数量吗?”
陆舒窈点点头:“我觉得这个数量有点少,我了解过北方的情况,可耕种土地几乎能占到一半以上。”
祝博明便微微一笑:“是的,泾南县的耕种土地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山林偏多,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芜州每年都要发大水。”
陆舒窈一愣。
“每年?”
“对,一是因为芜州的新芜江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之一,二是因为陈州淮州那边不像芜州,陈州淮州那边山林比较少,耕地面积更大一些,如果洪水每年都淹没陈州淮州那边的土地的
话,损失就太大了,所以就让芜州这边的山林来抵抗洪水,每年芜州这边都要尽量把洪水留在芜州这边,所以芜州这边的河堤修建的堤坝不是为了拦住洪水,而是为了让洪水流向山林区域。”
“对了,宋县令是北方人吧?不知道咱们江南这边有梅雨,就快了,梅子黄时下的雨,一下就是一个多月,那雨水下起来就没个停的时候,江水就会漫过堤坝。”
“年年如此?”
“年年如此。”
陆舒窈拧了拧眉:“那芜州百姓就白白受了此灾?”
祝博明嘴角勾起了一个嘲讽的弧度,不过很快他就压平了嘴角:“这既然是芜州,陈州和淮州三州的约定,自然不可能光叫芜州百姓受难,陈州和淮州每年都有补偿给到芜州,只是这补偿嘛,基本上都是落入了何杨的腰包,和与他有关的人,以及他的上峰罢了,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与他这样的官员何干?”
陆舒窈眉头皱的越来越紧。
随后她强迫自己不要去多想,天底下像是何杨这样的官员不知道有多少,要都是清官廉官,哪还有那么多苦难的老百姓?
“那泾南县每年也是如此吗?我在你给我的文书案卷里面没有看到。”
“嗯,这些属于比较详细的信息,我怕把县令你吓到了,就没有全部往里面放,不过泾南县在芜州算比较好的,不知道县令能不能想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