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大门是个十来步的外院,空旷地方一分两隔开,左边一溜侧开房用于养马、或是置些杂物,右侧廊檐往内走七八步就有两间干净明亮的小屋子,用于住人。
进了中间的月亮门后,里头就是宽石板路,两边分道,左边是曲折回廊,下面连着一汪碧绿的荷花池子,此时冬日并无荷花,甚至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往右走是石子路,穿进两棵杏树的连廊,上头连着三间房舍,一明两暗是小间,或住人或做库房、书房都使得。
再往里走便是四间上房,连着抱厦、侧间、里屋、穿堂厅、小花厅组成了主人住的正屋。
从旁侧小隔间往后走,又是一扇小门,出去便是后院,穿过大株芭蕉的小石子路,水井后有厨房、水房、下间等好几样屋舍并列,厨房穿过的地方还有方丈余的
葡萄架子,串叶连株,虽然现在是枯萎的,可展望料想夏日里必然是绿叶成荫,到时候她再养一些花,必然是花香四溢,清风徐来,惬意至极。
从前的主人是个外地来的中年进士老爷,比起京都人氏的眼光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婉约,修建摆置地也很有韵味,只因外放出去才要忍痛割爱转卖。覃柔只一眼看上此处,赞高谦好眼光,又托了他交了钱,签署过户契单,算是在这偌大的京都有了立足的一席之地。
龚嬷嬷也喜欢这布局,止不住地赞赏。
从前的上房进士老爷起了个方秋堂的名儿,覃柔斟酌半晌,觉得这个方秋堂或许是以“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的景,思来想去还是觉着不太顺耳,于是大笔一挥,改成了沧澜阁,应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心思与景致,也算是全了她当下要起复重来的崭新心意。
安置好住处后,外祖父安派的人隔日就登了门。
丁小四乐呵呵地给覃柔行礼,覃柔吩咐他到面前来回话。
丁小四看了龚嬷嬷一眼,倍觉着不妥。
玉珠瞪他,“瞧着圆滑,怎地是个木头脑袋,姑娘叫你面前回话来就是。”
他这才老老实实绕过屏风,虾着身子给覃柔再行了个礼。
“外祖父叫你来,想必已经看过我的信了。”
丁小四点头,“不止看了,还大笑几声,说‘这些子孙中只有阿柔最似我年轻时候的脾性,这样也好
,将来断然不会吃亏!’,又说‘从前老侯爷多好的人,怎地如今后辈这样糊涂,真是可惜’,叹后不住的赞姑娘!连棉哥儿知道了也在一旁夸赞姑娘您,还闹着要到京都来寻你呢!掌柜的连哄带骗,许诺只要哥儿好好读书,必然有机会到京都来。”
他模仿吴老太公说话惟妙惟肖,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气氛一下欢快不少。
覃柔上下打量他,见他鞋底还有些泥,想必是怕自己着急还没来得及拾掇先来回话了,于是笑眯眯道,“你来一趟不易,就住两天再回去,让玉珠带着你去京都各处转一转,也好回去和外祖父说说现况风情。”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简欢\" identityid=\"749b478a89095b3e123649cf6b71344e\" />
112至114章都有二修,不知道筒子们能看到修过的不,不过没看也不影响后面的阅读。
错字需要更改,文笔需要磨炼,欢迎筒子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