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作为人皇帝乙新皇后的幼儿,一出生便受到万众瞩目。
这天,朝歌霞光万丈,他的哭嚎声震天。
帝辛生的虎头虎脑,两三岁便力大无穷。
随着渐渐长大,他生的越发聪明伶俐,能言善辩。
他是王朝的继承人之一,从小衣食无忧。
六岁之时,他开始跟随名师习武,跟随祭司学占卜。
八九岁时,便已经懂得许多治国之道。
他还有个哥哥,可惜哥哥当时出生时母亲还不是皇后,所以名义上,他是嫡子。
十二岁那年,他凭借先天神力,救父于危难之中,自此,被立为王朝继承人。
十几年后,父亲去世,他如愿继承了皇位,只是他永远想不到,作为最后一位人皇的他,会被后人称之为“纣”。
继位后的他,开始大肆改革,削弱贵族势力,重用底层出身的人才,开疆扩土。
不过,他这一系列举措,却让他的统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各大贵族利益受损,纷纷明里暗里抵抗。
贵族势力盘亘已久,权势不可忽略。
为了麻痹这些贵族,他挖酒池,建肉林,邀请贵族重臣夜夜笙歌。
各大诸侯贵族整日沉醉肉林酒池,无心朝政,渐渐失去了与他作对的念头。
而那些始终坚持与他作对
,但又孤木难支的贵族,则是被他逐个击破,处以极刑。
为了树立权威,稳固权势,他修刑法,添刑罚,以极端的手段压制朝堂。
王朝内部终于稳固,他的权势达到了巅峰,开始扩张版图。
只是由于版图的无限扩大,边疆的形式变得愈发严峻,不得已,他停止了扩张。
休养生息的几年中,王朝那些诸侯贵族势力也得到了扩张,他们再次动起了歪心思。
而那些战败依附王朝的势力,通过这几年的时间,也缓过来了劲儿。
他们开始明面上拱手称臣,暗地里却是阳奉阴违。
北面的狄族,时不时有游骑进关抢夺子民粮食。
南边的蛮族,动不动就驱赶野兽滋扰民众。
西方的戎族,明面依附,暗地里却是纵容士兵烧杀抢掠。
至于东边的夷族,更是公开叛乱。
内部朝堂不稳,外部祸事不断,他急需稳住局面。
在位的第十个年头,他顶着朝堂压力,亲自带兵伐夷。
在他恐怖的战力和机智的谋略下,夷军大败,龟缩至东海一带。
帝辛深知斩草要除根,奈何朝堂突发大事,只得回归。
本来依附王朝的周族,借口解决族难,出兵征伐西戎,大胜,缴获粮草和人丁无数。
威望大增的周族,受周边诸族拥戴,隐隐有取代王朝的趋势。
如果放任其继续做大,王朝地位必将不保。
他班师回朝之际,恰逢周族攻打黎族,帝辛果断带兵出击,与周族在黎地
激战,打败周族,俘虏了周族首领昌。
只是碍于各诸侯国和贵族的求情,他最终将昌放回了周族。
其实他知道,放与不放,意义不大,周族人才辈出,少一个昌并不会就一蹶不振。
而夷族近些年十分猖獗,经常侵扰王朝,是王朝大患。
必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