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源到达成德首府镇州不久,两员副将安元信和霍彦威也应朝廷之命赶到了。
李嗣源带来3千嫡系兵马,又征调了两千成德当地的州兵,共计5千兵马,分成左右两厢,命霍彦威率领左厢,安元信率领右厢。
左厢在战场上为左翼,行军时是前锋。
而右厢在战场上为右翼,行军时则为殿后。
因此,左厢地位略高于右厢。
出身代北沙陀的安元信,见李嗣源让梁国降将霍彦威统领左厢,心下十分不服。
刚出镇州,斥候来报,契丹人围了常山县,李嗣源遂命霍彦威去救。
岂料,霍彦威在路上遭遇1支契丹兵马阻击,被团团包围,只有几个亲兵杀出重围来向李嗣源求救。
安元信劝道:“大帅,不必去救他,他自己无能才陷入重围,末将劝大帅保住主力,切莫为1个梁国降将自损兵力!”
李嗣源面色1沉:“本帅不管霍彦威过去是何人,如今他是我大唐北面招讨副使,麾下士兵皆我大唐子弟兵!若是不救,不仅敌军气焰更盛,我军将士亦会心寒。折损兵力事小,丧失士气军心,才是得不偿失!”
李嗣源遂让安元信守住大营,亲自率军前往救援霍彦威,1战大败契丹,将霍彦威及其幸存的残部救回了大营。
安元信见霍彦威率领残兵败将狼狈回营,嘲笑道:“自你归降我大唐,不仅未建寸功,如今反而损兵折将,你们梁人就这点本事?”
霍彦威满身血污,惭愧地低垂着头,不敢反驳。
李嗣源指着霍彦威,对安元信道:“你可知围住霍将军的是什么人?是耶律阿保机的堂兄所率主力!
“霍将军以1千人马,顶住了1万契丹兵马的围攻,与敌军厮杀1整夜都未退怯!
“还有,霍将军身中数箭是为何?是因为他好几次本已冲出重围,却又返回去救自己的士兵!
“在生死之际,不肯丢弃自己士兵的将军,是最值得尊敬的将军,无论他是梁人还是唐人!”
安元信神情1凛,看向霍彦威的目光里不由多了几分敬重,连忙上前朝霍彦威深深鞠躬道歉。
霍彦威跨前两步,去扶安元信,牵动身上箭伤,痛得他嘴角抽搐,却强忍住,亲手将安元信扶了起来:“安老将军快请起,霍某战场经验不足,以致中了埋伏,日后还要多向老将军请教!”
李嗣源见手下两员副将尽释前嫌,大喜过望:“安将军不妨就收了彦威这个弟子!”
安元信爽朗大笑:“好!好!”
霍彦威强忍伤口疼痛,龇牙咧嘴地笑了起来。
笑着笑着,他眼里浮起1层泪光,望着营火照耀下,李嗣源那天神般奕奕生辉的笑容,心中升起无比的敬重与孺慕!
……
自此,李嗣源麾下两员副将团结1致,齐心协力共敌契丹,终于在年节之前,将进犯的契丹人彻底击退。
李嗣源没想到今年能回家陪清姿过年,收兵回到成德首府镇州,整军完毕便匆匆赶回府邸。
年节将近,家中十分热闹,清姿正在廊上看仆役们悬挂喜庆的红灯笼。
两个儿子人手1把小木剑,在庭院里跟着亲卫队长朱洪实练武功。
李嗣源指点了儿子们1会武功,抬首间却不见了妻子。
大步流星踏上台阶,问正在贴窗花的侍女:“夫人呢?”
侍女恭敬施礼,答道:“夫人刚刚进屋了。”
李嗣源步入正房,见清姿坐在窗下,身上穿着半旧的大红缎面白狐大氅。
这件大氅还是那年胡柳陂之战后,李嗣源因罪免职,后来官复原职时,拿到第1笔俸禄为清姿买的。
大氅边缘镶的狐毛掉了不少,大红的缎面也磨得有些起丝。
清姿见他进来,并不回头,而是手托下颌,静静望着窗外。
她斜绾的高髻上,簪着几枚小花钿,发髻背后插1把透雕双凤纹的银梳,朴素无华中透着清新雅致。
高髻和银饰让她露出来的脖颈,格外修长优美,肤如玉脂。
“怎么了?”他走到她面前,双手撑着她椅子扶手,俯身望着她,柔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