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鼎他们有同窗之谊。
只不过比他们提前几届毕业而已。
严格说起来都是校友。
把孙权和陆逊调回来辅佐苏鼎。
苏烈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在默许苏鼎培养自己的班底啊!
这个时代的君主。
大多会提前培养接班人。
但很少有人提前把兵权交给下一代接班人。
苏烈绝对是个例外。
他有着鲜明的后世人思想。
既然决定要培养接班人。
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全方位去培养了。
而且,苏鼎的表现。
让苏烈坚信培养的方向绝不会出错。
不出十年。
苏鼎就会在磨练中成长。
逐渐成长为合格的下一代君主。
无独有偶。
曹操也在琢磨着培养接班人的事情。
他的年纪比苏烈大的多。
如今已经是年近五十的中老年人了。
比苏烈更加迫切的需要培养接班人。
看着面前最出色的四个儿子。
曹操的眼神表示他对儿子们十分满意。
最大的曹丕今年20岁。
文治武功都不错。
比他小两岁的曹彰已经18岁了。
黄须儿的威名在军中早已声名鹊起。
接下来是16岁的曹植。
从小就展露出极高的文学才华。
写诗作赋不在曹操之下。
年纪最小的曹冲年仅7岁。
但却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
一出生就是冰雪聪明。
曹冲称象的故事广为流传。
这四个儿子选谁做接班人,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而这也是曹操最头疼的问题。
同样优秀的儿子们。
到底选谁好呢?
拿不定注意的曹操,借着家宴的机会。
向儿子们提出了考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你们一边吃,一边仔细想想,我军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已有两分醉意的曹植最先站起身来。
向曹操行了一礼。
随即开口说道:
“苏烈率军远征幽州,正是我军进击宛、洛,解救天子的最好时机!”
“天子若是驾临许昌,代行天子之事的便是父亲了!”
黄须儿曹彰豪迈的大声说道:
“正应如此!孩儿愿亲提十万雄师,将天子带到许昌!”
曹操笑而不语。
转头看向曹丕和曹冲。
笑问道:
“你们的意思呢?”
年纪最小的曹冲不等曹丕做出回答。
便站起身来抢着说道:
“孩儿以为,此刻还不是我军进兵宛、洛的最佳时机!”
“父亲下令厉兵秣马,却迟迟没有下达出兵的命令,就是在等一个时机。”
曹操追问道:
“什么时机?”
曹冲毫不犹豫的答道:
“吸引火力的时机!放眼当今天下,在苏烈威胁下岌岌可危的,并不是我军。”
“割据扬州四郡的刘备、接受苏烈招安的荆州刘琮、东西两川的刘璋、张鲁,时刻处于苏烈的威压之下。”
“他们的实力不如我军雄厚,地域不如我军广阔,所以最先着急的一定是他们。”
“等他们先忍耐不住亮出刀兵,吸引镇守各处的苏家军火力之后,才是我军以雷霆之势出击的最佳时机!”
曹操闻言大笑:
“哈哈哈……冲儿聪明伶俐,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你聪明的小脑瓜啊。”
在曹操的大笑声中。
曹丕终于开口说话了:
“父亲,孩儿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嗯?
曹操认为曹冲的分析已经够全面的了。
和曹操自己的分析有七、八分相似。
没想到曹丕竟然还有其他的想法?
灼灼目光落到了曹丕身上。
曹操眼含深意的说道:
“丕儿,你且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