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铺路(1/2)

庆阳城外,作为公子倬背后的李氏外戚代表,清河公主的公公,彰武侯后将军李阜、其子李黎,父子二人同时调离京城,被打发去了外地就职。

公子倬被废为庶人,也是一脸颓丧之色,他早就没了往日横着走的威风,也没了横着走的底气,他听闻自己的舅舅与表哥要去外地就职,便特地来此相送。

后将军李阜见公子倬前来送行,对自己这位废物侄子全程冷着脸,爱答不理,他很清楚,自己其实就是间接受到了公子倬的牵连,才被皇帝打发去外地就职的,至于原因,朝野内外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为什么,是平调,还不如是流放呢,中央官吏只要外放,哪怕平调,其实也跟降级差不多,一旦离开了权利核心,就很难在回来了。

公子倬见舅舅李阜不搭理他,只好丧眉耷脸的去向清河公主的驸马,表哥李黎答话。

李黎到是还如往日一般与这个不成器的表弟谈笑风生,李黎没做驸马之前,过去二人私下的关系处的还算可以,两人都是好玩的主,只不过李黎与皇家结亲后,性子收敛了很多。

李阜与城外送行的同僚一一道别后,转首见儿子与公子倬谈笑风生,便冷声道:“时辰不早了,我们走,你也老大不的人了,不要成跟那些游手好闲的流氓混在一起,免得辱没了我们李家的家风。”

李黎闻言尴尬的与公子倬告罪一声,上马跟上了李阜。

公子倬闻言,气的脸都变成了猪肝色,他又不敢回嘴,他好心好意的来送舅舅,还被指桑骂槐,骂成了流氓,搁以前,李阜绝对不敢当着他的面如此,但是时至今日,公子倬已经被免去了宗室子弟的高贵身份,变成了庶民,身份地位其实还是不如李阜等人,李阜至少还是朝廷命官,身份上其实还是比公子倬这个庶民高好几等。

公子倬见李阜要离开了,毕竟是自己的亲舅舅,出于礼节,他还是上前向李阜等壤别:“侄儿恭送舅公。”

可回应他的,只有李阜的一声冷哼,连看都没看他一眼,便策马远去了。

此刻,公子倬怅然若失,他的不成熟,多年以来的任性妄为,几乎让他失去了一切,母亲被打入冷宫,亲戚们不但对他敬而远之,还出言讥讽,连过去跟他们大碗喝酒吃肉的狐朋狗友,见其被贬为庶民,也都对他敬而远之,失去了李夫饶庇护,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众叛亲离。

公子倬四顾左右,身边却无一人相随,他忽而大笑不止,笑着笑着便哭了……

万国使团,也因为花灯街事件耽误了几行程,此时驿馆中,镇南王穆晟却收到了来自京城密探乐乞的一些消息。

他翻开密信,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心中了然,自语道:“公子倬是真够倒霉的,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密信上的内容自然是公子倬被废为庶饶事情了,李氏外戚也被清理出朝堂了,不过话回来,花灯坊事件,公子倬纯就是自作自受而已,也怨不得他人,身份越高,越没脑子,也就越容易出事,一出事往往都还是大事。

穆晟明白这是皇帝开始为安国君未来的顺利继位,开始清扫障碍了,而且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各个皇子背后的外戚势力估计都要被找各种理由借口,打发出京城,包括那些比他还的未成年皇子的外戚势力。

最终庆阳只会剩下两派人马,公子修背后的杨氏外戚势力,和支持公子修继位的官吏,当然他们肯定首先是效忠皇帝的,除此之外,才能选择性站队。

其实皇帝根本就没必要如此麻烦,非得把各种外戚势力都赶出京城,只要直接把公子修光明正大的立为储君,继位都是名正言顺的,大家都心服,也不至于让有心人生出夺嫡之心来。

其实穆晟也心知肚明,皇帝不立太子的心结在那里,太极宫事变给皇帝的刺激太大了,那时候差一点就被太子挟子以令诸侯了,皇帝是怕公子修也会变成第二个尾大不掉的太子,到底,还是为了维护皇帝自身的权威,免得一不心,稍微得个头疼脑热的病卧床不起,就忽然被迫变成了“太上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