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卫国打电话给没联系过的拿货人,一一询问还要不要货,然后进行统计。
这一次的拿货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总共不到三百只。
他没有加量,直接按具体需求数字进行采购。
在广省的时候就给电子手表批发老板留下了自己的地址,如今总算用上了。
电子手表的包装以及邮寄都需要费用,电子手表批发老板没细算,直接收他八元一块的价格。
丁卫国没有多说,直接把货款打到对方银行账户。
他相信货款没有汇到,对方绝对不可能给他发货过来,要求什么的等货款到了再细说不迟。
这边厢刚处理好,姚青和小余就从外地卖货回来了。
他们到了火车站随便选了三四个小时能到的地方,直接站票过去。
结果发现那边市场似乎有人耕耘过了,手表虽然能卖出去,但生意很一般。
两人足足花了三天才将手表全部卖出去,脚上水泡都走了出来。
“那边城市布局和我们这边不一样,几家大厂矿隔得远,我们一天得走大几十公里。”
他们采取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选好的地点兜售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就换下一个地方。
不是胆子大小的问题,而是担心卖得多被人眼红出事情。
他们不是当地人,出点事情不方便找人帮忙,只能想方设法避开风险。
丁卫国点头,“你们做得很好,为了稳妥宁愿少赚点。”
两人来回五天,刨去吃住行的费用和
手表成本,只赚了一百多元钱。
虽然比上班要强,但他们一路上提心吊胆的,风险方面可比上班大多了。
姚青和小余经过这一遭,熄了想要自己拿货兜售的心思。
头一次的销售火爆,让他们误解了,以为卖电子手表容易得很。
这一次亲身经历后,方知道眼光不够,生意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好做。
怪不得老大后来改成批发,不再自己安排人销售,他想的虽和事实略有出入,不过大差不差。
丁卫国第一次电子手表的销售之所以会好,无非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
况且第一批的手表数量相比市场需求来说太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销得自然好。
丁卫国心里对两人的表现还算满意,单独远行没有出篓子,经济上和精神上还都有收获。
李金花知道后笑了,小打小闹的生意人,基本和那两人的状态相似。
要不然谁还愿意端铁饭碗,都去做生意赚大钱多好。
不要说现在,就是若干年以后,做生意也是有壁垒的。
这个壁垒不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出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甚至各个商店之间。
她尽管只知道些皮毛,但出于对自身能力的考虑,没有打算单纯经商,所以从没想过去深耕市场之类。
承包荒山后,不管粮食、家禽还是蛋类,只要生产出来,至少几年内都不用愁卖不出去。
自由市场会越来越发达不说,供销社、粮站等单位的收
购窗口一直是敞开的。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草莽群起的时代,胆子够大,配上足够的能力,赚钱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