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直
都担心大嫂出问题,现在有一种靴子落地的踏实感。
这样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想法,她一个人都不敢告诉,只能悄悄关在房间里独自快乐。
“没想到大嫂这个雷暴出来得这么早,如此一来,反而降低了对孩子们的影响。”
不管是孩子们长大后读书深造,还是留在村子里发展,这件事情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化,过个十年八年,影响更是会接近于零,毕竟人都是健忘的。
所以,大哥大嫂离婚,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的“坏事”,在她这里却是大好事一件。
李福山离婚的事情很快在村里掀起一股热潮。
大家伙都很不理解,在李家经济条件蒸蒸日上的时候,陈云云怎么会闹着和她男人离婚,重点是还成功了。
不少大老爷们儿不理解,“婆娘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一顿不行就两顿。”
“别人家的事情谁知道呢,或许陈云云捏住了她男人把柄?”
“什么把柄,李福山那方面不行?可他们孩子都两个,还有一儿一女,不应该啊。”
男人的聊天中,话风越聊越变味儿,全部争论点都用在李福山是行还是不行上面。
女人的聊天就有些不一样,不理解的人更多。
同个村子的人,谁不了解谁,李福山那是好脾气的老好人一个,从来没有传出打老婆打孩子的言论。
更何况陈云云从前还时不时炫耀自己婚姻幸福,儿女双全,男人贴心。
这样的条件
都要离婚,她们都好奇陈云云得了什么样的奇遇,能够这般义无反顾离婚。
“她不是去省城了么,说不定和谁看对眼了呗,省城是什么地方,哪是我们村子能比的。”
“陈云云长相普通,身材一般,年龄不小了,还生育过两个孩子,哪个城里人能眼瞎看上她?”
“你们想太多,城里人也分三六九等,说不定她找的下家是退休老干部呢。”
女人们凭着她们的敏感和想象,为陈云云脑补的都是不太好的对象。
不是她们想象力匮乏,实在是陈云云的综合条件所有人都能如数家珍,实事求是的说,不如村里来的女知青。
那么些女知青,没一个能够通过婚姻回城的,人家还黄花大姑娘呢,陈云云一个二手货,怎么可能比那些女知青还抢手。
更不用说刚才下村里热搜的李家小儿媳妇万溪,城里大学生,还是县城中学的老师。
论条件,她甩陈云云几条街,还不是嫁到青牛村,嫁到李家。
刘春兰心里是生气的,陈云云嫁过来这么些年,她都没有仗着婆婆身份打骂苛责过对方,如今一声解释都没有,直接就拽着她大儿子把婚给离了。
“我对她虽说比不上自家姑娘,可在十里八村也能算得上是好婆婆,她居然一点不感恩。”
李金花摇头,“妈,你生她的气作什么,当初你就不想要她当儿媳妇,不愿意和陈家作亲家,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是对
的。”
“她早些和大哥离婚多好,孩子们还小,受到的影响低,总比她身在李家心在外,折腾得家里乌烟瘴气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