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还要自力更生啊,自己动手这个我会啊
阎解成他们为了这个项目,专门成立了几家工厂。
其中一家是在京城南郊区铁路线旁,新组建了一个铁路钢轨焊接工厂。
专门将工厂特制的一百米钢轨,焊接成五百米的长轨条。
无缝钢轨是确保高速铁路安全飞驰的关键设备。
钢轨接口处1米以内的平直度误差不超过0.2毫米。
钢轨接头之间的高平顺性,保障着旅客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京津专线要做到天衣无缝,就不能少了这焊接工厂。
100米素轨存放台,门式起重机,焊接平台这些都是这工厂的核心设备。
钢轨除锈、钢轨探伤、钢轨焊接、钢轨标识、钢轨矫直以后才能再次送到火车上,拉到工地。
所有工序中,焊接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当两根钢轨推进焊机后,接头处被聚焦,最高温度可达1400c。
在高温下迅速挤压,两根钢轨即可融合成一根。
矫直作业要保证轨头与车轮接触面,以焊缝为中心,1米范围内,平直度控制在-0.2mm到 0.1mm之间,和人的头发丝一样细。
这个工厂其实是最有技术含量的,是一个国家现代化铁路绕不来的一部分。
所以,领导也是鸡贼,一开始就把这个工厂从指挥部剥离开。
直接给命名为城南铁轨焊接车间,从部里派了一个处长直接给任命车间主任。
这位车辆主任,顿时成了部里级别最高的车间主任了。
当然这焊接车间的成立还有很多工作,像厂房的建设,设备采购,重要是焊接机器的采购调试试验。
还有一个就是混凝土轨枕的生产工厂,专门用来生产混凝土轨枕的。
这个厂子位于津门。
这厂子选址不好选,第一要靠近水泥厂,第二要在铁路边。
还要考虑沙石钢筋的供货,可不能太远了,不然成本太高。
津门别的条件都很好,就是沙子不行。
这地方靠海,很多其实是海沙。
海沙可不能作为建筑材料。
因为其中有很多的贝壳碎屑,这这东西会造成浇筑件内部产生气泡。
但是综合考虑后,还是津门这边适合,所以就选在了这个地方。
这次线路采用了高架桥结构,与传统的桥梁不同,这次是用的箱梁结构。
就是先建设桥墩,然后将连接用的螺栓提前预埋。
然后将在工厂里制作好的箱梁运送过来,用吊车吊上去拼接好,用螺栓固定。
阎解成他们采用了30米箱梁,重量在七十吨。
所以这也是他采购重卡的一个重要原因。
桥梁厂就在混凝土轨枕厂旁边,如今也在热火朝天的建设着。
所有人,对于阎解成这些举动都有些惊讶。他们只是以为阎解成只是在建设一条高速铁路。
可看到阎解成这些举动,他们都明白。阎解成这是要建一个完整的高速铁路工业体系。
京津客运专线建设完成后,阎解成可以保证。这不只是一条实验线,还是一条模板线。
以后国内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设备,都可以复制京津客运专线的成功案例。
阎解成不仅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样给大家保障了工业支持。
这样一来,专线建设的筹备周期就显得有些长了。
所以,阎解成专门跟领导沟通过这个问题。
用阎解成的话来说,他们不是要建设空中楼阁,而是要建一个基础稳定的万丈高楼。
为国家未来高速铁路发展打一个扎实的基础。
这年头谁能没有一点情怀,领导听了阎解成的话,也是很激动。
连夜便向上汇报了情况。
上面本来准备召集专家开一个讨论会。
结果,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
国内这个行业的专家,基本都在阎解成手下,不是在研究所就是在指挥部。
当然了,也有一些年纪大的。只是这些人还停留在蒸汽机时代,他们的意见明显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这个会也就无疾而终了。
领导也就同意了阎解成这么干。
工厂的筹备工作已经做好,阎解成准备给各个厂分派管理跟技术人员了。
部里给的人,他不用管。可自己研究所的人他还是要开一个动员会。
给大家吃一个定心丸。
要知道他们研究所屁事少、福利好、领导又好相处,一般人是真的不愿意离开。
阎解成将研究轨枕、桥梁、焊接几个专业的专家技术人员以及一些管理人员召集到一起。
大家都知道阎解成的目的,所以会上显得有些沉闷。
阎解成见大家的样子,笑着主动打破了这份沉默。
说到:“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我呢,今天过来就是给大家鼓鼓气、透透底、定定心的。”
阎解成见大家有些好奇,便接着说道:“对技术人员,我是这样想的。
大家继续保留我们研究所的相关档案,人事上还属于我们研究所管理。
在用人制度上,我们将这定义为支援建设。”
见大家神色顿时有些轻松,阎解成继续说道:“当然了,我们很多同志家在这里,爱人跟孩子也都在京城。
这让大家突然去外地工作,确实不合适。
所以,我们研究决定,对于支援建设的人员,采用双薪酬制度。
就是说继续保留研究所的基本工资,另外在新的单位再领取一份工资跟奖金。
当然了,我们研究所的奖金就没有了。
但是工资待遇上,这肯定是比原来要高出一大截的。”
阎解成说完,台下便开始议论纷纷。
阎解成等大家讨论了一会儿,便接着说道:“当然了,咱们研究所的工资也不是白拿的。
这以后大家的研究成果,可是要跟研究所共享的。”
对于研究所这个要求,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这年头在哪里搞研究,研究结果都是单位的。
全国一盘棋,你的不就是我的嘛。
大家做研究,除非有一些突出的成绩,这才有可能被奖励个几十块钱。
也就他们研究所阎解成大方,他们有了成绩都是五十块钱,或者是一些紧缺票据的奖励。
别的地方十块钱的奖励,那还要领导高兴。
他们也不想想,能让阎老西奖励五十块钱,他们的成果该有多大。
好在这年头的人都习惯了奉献,不怎么在乎个人得失。
不然,阎解成阎老西的名号又要重出江湖了。
在他们研究所这种政策下,技术人员也都是纷纷报名。各个厂的技术岗位也都得到了填充。
至于管理人员,那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去那边,基本都是提了一级。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各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