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家里这个老二他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真打算帮老三顺利坐稳监国皇子的位置吗?”朱元璋不解地追问着。
此时朱元璋已经换下了龙袍,穿着常服,就躺在卧榻上面,显得十分的随意,当汤和拜见以后,朱元璋就直接问道:“信国公,今日朝堂之上,向来怕言多必失的你,话有点儿多啊,为什么?”
结果这才过了一个多月,都有钱来修宫殿了?
那到时候,自己这个皇弟弟,见了他那个皇哥哥,尴尬不尴尬啊?
再有,这一波大明宝钞能升值,靠的就是朱樉。
算来算去,他突然发现自己太幸福了。
现在,你居然要让秦王回京?
因为一番算计下来,这一千万贯大明宝钞,居然还能有三百二十万贯的富余。
开什么玩笑!
那可是秦王。
“父皇,儿臣认为,秦王皇兄如此帮衬朝廷,应当嘉奖皇兄才对,但不是召皇兄进京。另外,此时各地钱庄,都继续宝钞,而国库又正好空虚,我们应该加印一千万贯宝钞出来,刚好补了国库的空虚。如此一来,吏部能给官员们发放俸禄,兵部也能给士兵们发饷,工部也有钱,发给工匠们……”
毕竟,他可是朱元璋授意过的,让他和秦王那边去接触的人。
胡惟庸就走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大明宝钞此番能回升价值,完全是因为许多商人故意为之,这些商人又都是听从秦王之令……臣认为,此事必须召秦王如今解释。否则,是喜是忧,尚且不好说!”
为什么?
因为,至今朝廷还欠着大家的钱没有发啊!
“嗯,众爱卿以为如何?”
汤和如实回答:“秦王殿下那边,希望朝廷能多印一些钱。”
“回皇上,臣认为晋王殿下所言极是,既然能解决朝廷的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汤和开口了。
“呃……这个,皇上明鉴,臣总共就说了一句话。”汤和伸出一根手指。
这回,胡惟庸他也不端着了。
朱元璋都爆粗了,他沉声道:“朕知道,你最近和岭南那边,书信往来十分密切,秦王手下那个僧人叫什么……道衍大师,对吧?你和他这个月内就互通了八封书信,都说了些什么?”
汤和被朱元璋监视了。
“既然大家都赞成,朕也就不需要表态了,晋王是监国皇子,此事就你去安排吧!”朱元璋说罢,打了个哈欠,表示自己累了,退朝。
朱棡愣了愣,然后说道:“多余的三百二十万贯,其中一半可以进入国库,另外一半则交由皇宫府库,为父皇用度……儿臣觉得,后宫有些殿宇也需要修葺了。父皇乃我大明之主,自然不能住在破旧寒酸的宫殿之中。”
“呵呵,这不是现在大明宝钞供不应求嘛!”汤和赔笑一声。
朱元璋问道:“晋王所言,能行吗?”
不少年轻的官员,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朱棡。
朱元璋笑道:“就是你这一句话,晋王他要印一千万贯大明宝钞,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近两年来,朕都不敢印钱了,可是他一来,他就敢了?”
和上一任监国皇子朱棣相比,朱棡他简直就是含着金钥匙在当这个监国皇子了。
但汤和没有。
同时,有些郁闷。
明明老二有实力,也有能力。
可他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回来帮助自己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