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智者千虑的胡惟庸
八十万两!
这可是真金白银啊!
既然来岭南,任何官员都起码要知道在岭南这边如果要消费,该用什么。
秦王宝钞!
这是一种,独立于大明宝钞之外,却和大明宝钞有着类似流通功能的东西。
但是和大明宝钞的不断贬值不同,自从秦王宝钞诞生出来以后,秦王宝钞与黄金、白银、铜钱的兑换价格,就一直都维持得很好!
所以,他们都知道这些人口中的八十万两,代表的是什么。
八十万秦王宝钞!
说白了,就是八十万白银。
这笔钱,有多少呢?
在当时,几乎能抵一个省道的赋税了。
这可是真事。
“上奏?”
而胡惟庸,则陷入了沉思。
另一边,胡惟庸带着几个自己的亲信之人,找到了朱元璋。
“当然要劝皇上收回成命!”
他甚至在想,真有这样的好事,那自己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是不是也能卖旧衣服?
胡惟庸道:“那样的话,反而坏了!你忘记了?现在本相和你,以及百官,还有皇上、皇后、太子都在什么地方?”
他也好多一些年的时间,继续在朝中发展他自己的势力。
皇上还没看奏折?
陈宁以及胡惟庸,自然是不信的。
当时,京城之中那些官宦人家的丫鬟或者仆人,月俸普遍都只有五百到八百钱,连一两银子都没有,可是这些官宦人家的丫鬟仆人们,在普通百姓之中已经是人上人的存在了。
胡惟庸道:“所以若是这第一种,到时候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了,能让秦王坐不上太子之位是最好的结果,要不然……就是让太子之位暂时空置。”
老二终于懂事了!
是的,马皇后是一个母亲,一个很普通的母亲。
也不多要,一半……啊不,十万两……哪怕一万两也行啊!
胡惟庸眼红了。
反正她输了,是来岭南住一个月。
胡惟庸能不震惊吗?
胡惟庸分析道:“第一种,是皇上决意包庇秦王。但我所奏的每一项罪名,都极为重大,他想要包庇也是极难的。”
像去年以岭南道的发展,赋税总共才三百多万两。
然后是江浙道,一年两次赋税,总共也才两百多万贯。
所以说,朱元璋摆明了就是在拖延时间。
“无外非两种意思!”
还有什么事情,比丞相的上奏更重要呢?
“可是,若皇上决意包庇,我们想要让秦王治罪也难啊!”陈宁无奈开口。
朱元璋一副不解的样子,突然一拍额头,说道:“哦,朕想起来了,今日确实收到了左丞相的奏折,但朕还没来得及看呢,当时正在忙一些别的事情……现在天色不早,朕乏了,秦王说明日下午,参加完一场辩论会之后,就能前往番禺府。到时候,朕再开朝会。尔等有什么事情,便在朝会上解决吧!”
整个大明朝,就只有这一个。
孝道嘛!
自然,要做全套。
朱樉和马皇后的打赌,是朱樉赢了。
“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