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朱樉却能卖出一万两的天价来!
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安家呢?
所以,这些人大多数都选择了惠州府那些地价以及房价都比较便宜的县城。
再说了,朱标看到的只是眼前利益。
因为朱樉能发明科技,不断发明利民便民的商品。
而朱樉呢?
他也给了大家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生活质量。
他要的是,一个繁荣的大社会。
秦王殿下说一声,他没钱了,整个番禺府的百姓都会抢着去给他送钱。
实在是这种事情,太过匪夷所思。
朱标无语道:“政绩……这些政绩,能值这么多银子吗?估计他们竞价,都得好几十万两吧?”
朱樉说道:“汽车的售后服务,这一项是要做好的!你想想,人家了这么多钱买车,要是开着开着出了一点小毛病,然后开不动了怎么办?而且,汽车这个东西,还要经常做保养。如果我们一直控制着这些产业,将来就不会有进步,而且还得不断亲自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多累啊!交给民间,对这一行感兴趣的人,自己就去学习如何保养和修车了,而我们也只管生产制造,售后的事情完全不用自己操心,多好?”
这算什么事儿啊?
因为,他是知道汽车利润的。
他们只能继续乞讨,要饭。
如果卖官的话,那当事人还不是官员,不能算是给朱樉这个秦王在当官办事。
“你要把汽车交给别人去卖?”朱标惊呼道:“二弟,你疯了吗?”
要不然,这些人就算到了岭南,也还是活不下去。
不怪朱标傻眼。
这样的话,他们的钱交了首付以后,后面再交月供的压力也相对小了许多,因为房子便宜,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也更低。
一个,人人富裕的岭南!
只要这些财富,朱樉想要的时候,随时都能调动,那么百姓们手里的钱,其实也和朱樉手里的钱没什么两样。
甚至有人都去番禺府要饭了。
但就算如此,这么多人也都需要工作。
你大可以和父皇说,让他派人来嘛!
为什么一定要交给那些商人去做呢?
朱标是不懂了。
见到朱标如此惊讶,朱樉笑道:“大哥,这你就不懂了吧?像汽车厂这种事儿,他们可是能拿政绩的。”
没听说吗?
或者说是还钱……
“差不多。”
现在惠州府正在大力建设,需要用工的地方很多,但是已经有了将近三百万人口进入岭南,整个惠州府占了一半以上,这一百多万的人,就需要至少七八十万个工作岗位!
市场活跃了,结果是什么呢?
自然就是,生产力越来越强,税收也越来越多。
这就是良性循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