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狼的出其不意战术呢,刘参谋长又有1个简单的阐述:
成都郊区通往市内有1条陡坡,常常有推着车进市内卖货的小贩从坡上过。1只狼盯上了小贩,它如何能很轻松地吃到小贩身上的肉,又不会伤及自身呢?
这只狼悄悄隐藏在陡坡旁边,等到小贩推着车慢慢地爬到半坡时,狼突然串上去咬下小贩屁股上的1块肉。小贩的双手都在推车上,从被狼袭击前到被袭击后,他始终不敢放手,因为1松手,在陡坡上沉重的车就随时会压下来,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屁股上的肉被狼吃掉,毫无还手之力。
这就是狼的出其不意战术,这个战术有3个重点:
1是出其不意:2是这个时机正是对手最弱的时机;3是必须凶猛快速地咬下1块肉。
再引申开来,如果没有找到敌人最弱的时机怎么办?那就机动灵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敌人露出弱点。
看到这里,洪戈文想起刘参谋长说还有对汤坑战斗的总结,这让他很感兴趣,因为这也是他本人亲身经历的失败战斗,也有很深的体会,因此就特别想知道参谋长的高见,他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
汤坑战斗的总结不长,字迹明显比前面潦草,看来是参谋长在仓促中所写。
开篇第1句话就点出了这场战斗的性质。
“汤坑战斗,1场不期而遇狭路相逢的战斗。”
刘参谋长认为汤坑战斗分两个阶段,在第1阶段,我军在经历长途跋涉,又不占地利的情况下,凭着1股勇猛的精神已经将敌人新编第2师冲垮,这固然体现了起义军的勇猛精神,可是,这样的猛冲猛打,却是典型的牛顶角战术,凭着勇劲将敌人打败,最终的结果是杀敌1千自损8百。
由于第1阶段的牛顶角战术消耗了起义军的力量,使得起义军无法对后续赶来的敌人第11师进行连续作战,而且在第2阶段对敌11师战斗也同样采取了牛顶角战术,最终导致了起义军的完全失败。
刘参谋长的总结认为,正确的打法应该是在第1阶段打新编第2师时,以小部分兵力吸引敌人,主力绕到敌人后面,结果必能取得巨大战果,起义军自身也不会遭到大的损失,而第1阶段对新编第2师的战果也将震慑后面的第11师,同时,起义军利用占据地利和胜利的余威,也有足够的力量进行连续作战,完成对第11师的围歼。
刘参谋长的总结正暗合洪戈文的观点,只是洪戈文是基层的团长,并不完全了解战斗全局,此时刘参谋长这份有全局观的总结,让他对这场战斗有了全面而且深入的理解。
这本笔记本虽然不厚,却都是干货,洪戈文受益匪浅,就像得到了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籍1样。
洪戈文正看得起劲,郭启尧在门外报告:“团长,金厢镇王书记来人请你去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