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一个年轻女孩子,打扮一下怎么就不行!人家都说了最多借住一周,你烦不烦啊!”
田可起床收拾好准备出房门,隔着房间门就听到高中好友跟自家母亲吵架。
如今对这些不相干的人一点耐心都没有的她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遇到这种事情就去主动道歉,帮助调节关系。
她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就没有耐心去扮演“善解人意”了。
而此时,她就想知道赵刚还有多久才能办好事儿来红溪镇找她一起回海城。
反正温省这冷的刺骨的严寒,贫穷的气息,和乡土愚昧的思想,她是早就待够了。
她裹上时髦的羽绒服从屋里出来,刚刚吵架的母女俩急忙安静了下来。
“田可,你收拾好了啊?吃早饭吧!”
田可带着看似礼貌但又
不自觉的有些傲慢的口吻:“不用了,我不太饿。我今天出去有点事。”
好友立马上前挽着她的手腕:“什么事儿?我陪你去。”
因为对方父母也在,田可也只是含糊了一句出门找朋友,两人出门后她才说自己想托人喊赵刚来找他有事儿。
“赵刚啊,以前的初中同学是不是?有点印象但我和他不熟诶。不过我记得是你们乡的。”好友道。
田可浅笑回答:“对,跟我同乡。你也是知道我家里的一些情况,我没办法回乡下去面对我爸妈他们。”
“那就找汪凯吧!”好友道。
“他以前和赵刚关系挺好,而且他现在镇上混的不错,家里还有电三轮。正好他骑车去更方便。”
田可回忆了一下,印象中的汪凯还是印象深刻的。
他也是初中就辍学了的,以前在读书的时候也算是镇上富二代,在班上被很多女生喜欢和追捧。
回忆到这儿忽然想到自己以前也暗恋过“有权有势”的汪凯一段时间觉得好笑。
如今看来他简直是又土又穷;放在大学里,给她送情书都不配!
“汪凯家就在中学那条街,那个卖的很好的服装店就是他家开的。
你还记得咱们班那个周爱花吗?就是她嫌名字难听一直让大家喊她周周的那个。
她和汪凯结婚了然后生了个儿子,现在过得可好了……”
田可听着好友嘴里对周爱花的各种羡慕。
什
么生了儿子婆婆给了她金手镯,一结婚就是服装店老板娘,家里有房又有电动三轮车,出门特别有面子等等。
前些天季云溪偶遇瞧见的周爱花如今到了这个老同学的嘴里,似乎形容起来不像是一个人似的。
……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蒋二十\" identityid=\"4e2d0d8fd7f8812baf0f7e7f9b2d6d09\" />
很多年代文谈到钱都是几十几十的,我这篇各种上百上千的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读者觉得夸张。因此多嘴解释一下。
这个小说设定时间已经是八十年代末,已经马上要步入九十年代了,消费和八十年代初还是有区别的。
我虽然没经历过,但写这篇文的时候看的很多那时候拍的电视剧并用小本本记录那时候的物价就是这样的。
比如那时候沿海打工的确一个月能有一百工资了,私企高层一千多,理发店帮人洗头兼职一天是五块钱,农村人好不容易拍照两块钱一张等等。
结合那个时期电视剧物价,我还问过我妈,我妈说那时候我老家大致很多人工资四五十一个月。
那时候内陆的贫瘠和沿海的繁荣十分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