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你真有把握跟他们合作?”
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内,邹照明领事有些心神不定的说道。
这里他指的合作,其实是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从美国进口大量国内目前急需的设备和技术。
这项工作其实国内1直在进行,但有些是因为缺乏资金,有些则是附加了不合理的条款,这让引进工作出现了不少波折。
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因素还是没钱。
毕竟80年代初期,国家财政收入不过1千亿人民币出头,中央财政收入还不到3百亿。
然而时间又不等人,国内急缺的设备技术越是晚1天到,越是会对整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当刘跃明提出和美国人合作,共同制作电影、电视等文娱产品,利用其中的利润来采购这些设备设施的时候。
哪怕他提出的有些方案和计划并不符合目前的1些规章制度,邹照明也决定捏着鼻子认了,大不了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只要能为国家赚到钱,1切好商量。
“放心好了,邹领事,这件事就交给我办好了,您准备好律师就行。”
刘跃明胸有成竹的说道。
“准备律师干什么?”
邹照明有些不解的问道。
刘跃明叹了口气,这就是这个时代国人对欧美国家不了解的地方。
国内企业之间合作往往合同制定非常潦草,甚至1些分成都只是口头约定,至于细节更是无从谈起。
而国外对于合同无比重视,请来律师就是为了杜绝合同上的法律漏洞,其细则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拟定的,为的就是让自己这1方获得最大利润。
这1思维上的反差曾在改革开放初期让我们的企业吃尽了苦头,往往1年到头累死累活,最后大头都被外国人轻轻松松的占去了。
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去,因为合同上写得清清楚楚,打官司吃亏的还是自己。
而刘跃明就是要打破这1思维上的误差,国内企业和外国人合作时树立1个标杆,以后依葫芦画瓢就行。
于是便向邹照明详细解释了相关内容。
邹照明到底不是搞经济出身,因此还有些半信半疑,但听他讲得头头是道,便问道:“那等会这样做会不会显得有些我们太防着别人了。”
刘跃明无奈的回到:“邹领事,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我们和外国人打交代如果什么都将交情,那这交情就会让国家损失很大1部分应得的利润。”
“甚至搞不好我们还要亏本,如果出现这样的事,那我们能对得起国家么?等会您只管让我出面就是,保证让这帮洋鬼子服服帖帖的。”
“那行,不过还是要注意分寸。”
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邹照明自然不会再阻扰刘跃明出面谈判。
下午3点,在希尔顿饭店的1个小会议室内,卢杰斯带着助手和刘跃明进行了第1次谈判。
“米斯特刘,这是我们的诚意,希望你能收下。”
1开场,卢杰斯便指示手下给他递过去了1个信封,刘跃明打开1看,里面是1叠厚厚的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