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1会,刘跃明带着1些透明的钓鱼线和1盒痱子粉过来了。
他把1条凳子锯断,用胶水黏好,然后将线拴在凳子两头,散了点痱子粉在凳子上,喊来几个人拉住线头,将线绷直。
随后对刚才那个小年轻说道:“你对着这凳子踢上1脚,你们两个拉着线头,在他踢中凳子后就迅速往回拉。”
“好!我试试!”
那个小年轻对着凳子就是1记鞭腿,“啪!”
在他踢中凳子后,那几人拽住线头用力1拉,凳子在1阵烟尘中4分5裂。
众人眼神1亮,这视觉效果确实比之前的强多了,显示出了这1腿极强的爆发力的恐惧的杀伤力,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
“小师弟真是天生就适合干这1行啊!”
旁边陈乐平眼神有些复杂的站在1旁看着,现在他总算明白为什么周华强会对刘跃明那么大的敌意了。
在拍摄这种类型的影片里,他感觉自己完全就是1个多余的人,除了寥寥无几的文戏,其他的他基本上插不上嘴,也不知道该如何插嘴。
而刘跃明却像是在这个领域浸染多年,现场调度有条不紊,各类场景拍摄走位甚至灯光音效运用都井然有序。
而且还时不时冒出1些很好的点子,增加了电影的表达效果。
就这样,1晃又是1个月过去,等刘跃明感觉实在找不出任何岔子后,他终于宣布正式开机。
这天1大早,当陈乐平赶到片场后,却见场内并排放着两台摄影机,1看那尺寸就知道1台是目前标准的窄银幕摄影机,另1台则是宽银幕摄影机。
这个年代,受技术落后的影响,国内大部分电影院使用的都是窄银幕,幕宽为观众厅长度的1/5,最远观众的视角只有12°,使人眼视角受到很大的束缚。
观众总有1种“通过窗口看戏”的感觉,在生理和心理感受上缺乏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构图和艺术表现力也受到1定的限制。
随着电影的发展和电视与电影的竞争,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宽银幕电影逐步兴起,从此取代了窄银幕。
国内目前在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已有宽银幕电影院,但只是1小部分。
其他城市很少有类似影院,再说就算有,可采用宽银幕制作的电影就那么多。
最后好端端的1个宽银幕电影院,最后放的还是以前的标准尺寸电影,结果浪费大好的放映资源。
谁不想改变这样的情况,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呢?可窄银幕摄影机的胶卷是35毫米的,而宽银幕是70毫米的。
且高端胶卷以及摄影机全靠进口,国家没那么多钱就只能在别人已淘汰窄银幕的情况下1条道走到黑了。
而刘跃明却在这个时候拿出了1台全新的宽银幕摄影机,这就让陈乐平大感意外了。
他上下看了看这台新机器,惊讶地问道:“小明,这是从哪弄来的?”
整个潇湘电影制片厂也没两台这样的设备,而且看样子,这台比之前厂里花高价进口的还要高档,由不得陈乐平不惊讶。
“这是我找人借的,用了到时候要还的。”
“还有人借这个给你?那这胶卷呢?”
“那个呀,找了个赞助商,人家没提任何要求,就希望影片早日上映。”
“不会吧?还有这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