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呢?有西红柿、韭菜、黄瓜、茼蒿、生菜等,到时候1定会有的是人来买。”
“这不就挣到钱了么?”
刘跃明这么1说,1桌子人都陷入到了沉思中。
李秋实和陈清更是两眼放光,如果他说的能成真,那对于他们这个家来说就真是太重要了。
俩小孩要读书,家里漏水的屋顶要修补,老人要赡养等等等。
哪1样不要花钱?
但对于1辈子地里刨食的他们来说,现在增收的途径真的不多。
鸡鸭养多了都还担心哪天会有人来“割资本主义尾巴”。
现在,有个看似靠谱的主意摆在面前。
只要出把子力气,不到1个月的样子就有产出。
正好赶在春节前可以创收。
这样的好事到哪去找?
喝下1口米酒。
李秋实问道:“小明,你说的这个法子靠谱么?这么冷的天,这菜真能长出来?”
刘跃明给了他1个肯定的眼神说道:“就我们东北那么冷的地方,温室大棚都有用,更何况咱们这。”
“这冬天1出太阳就跟到了夏天似的,晒得这人直冒烟。”
“放心,舅爷爷,您只管出力气,到时候收钱就是!”
“那好!”
1口将杯里的米酒喝干,李秋实大声说道:“小明,我就听你的,这百十来斤就交给你了,说吧!怎么干?”
“很简单,等会吃完饭,我们先来分工,争取效率最大化。”
吃完饭后,刘跃明将搭建温室大棚的步骤分成了几块。
他和李秋实负责上山砍伐合用的毛竹以及杉木。
陈清带着俩娃负责把田地整理1遍,顺带准备好柴火。
奶奶李秀珍负责晚饭。
刘劲强负责带妹妹玩。
等下午3点多的样子,所需要的粗细不1毛竹都准备好。
刘跃明先到田里丈量好尺寸。
然后和李秋实1起将毛竹进行加工。
“舅爷,这些可以用做中立柱,锯成3米长备用。”
“这些毛竹可以用做边立柱,都要1米5长,”
“这些是用作门框用的,把它们分开。”
“那些毛竹剖成4厘米宽,4米长的37根,5米长的69根。”
....
等交代完这些,他又来到田里,看了看陈清挖的菜田,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都是干农活出身的,哪怕第1次接触大棚种植。
但只要他1提,他们1点就透。
老爷子吃过午饭休息了1阵子。
这会扛起砍柴刀也加入进来。
周围邻居看到李家人1下午都在忙活,很是好奇的走过来询问。
等老爷子说起这其中的道道。
不少人都露出了惊奇和不信的神态。
不过大家都是邻居,现在农闲时期左右无事。
不少人也就上前1块帮忙。
没多久,第1个温室大棚的雏形就搭建好了。
刘跃明用力拧紧了最后1个关节的铁丝。
随后用手推了推,感觉还挺结实的。
于是便对陈清说道:“舅奶奶,把塑料薄膜都拿过来吧。”
掏出皮尺,上下左右量好尺寸做好记录后。
他将塑料薄膜剪成3段。
最大的那块是顶膜,覆盖到大棚顶上的。
两块差不多1样大小的是裙膜。
先将裙膜安好,然后再用泥土将底下封实。
再然后装上顶膜,两端用绳子扎牢。
在每个拱架之间用压模线压住。
随后的事就简单多了。
安装门、设置排水沟。
这个温室大棚就算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