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便出来等消息,哪知道被高衙内碰见。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从张干办嘴里知道了杨志的现状后,他便存了戏弄后者之念。现放着便宜老爹管着杨志的生死,不把他折磨得爽歪歪咱便不是京师第1高衙内!
等他把前番事情与高俅1说,高太尉便大怒:“俺就说这杨志不是个有义气的人!前番失陷了花石纲逃脱还没追究,这回求官不得,难不成便怀恨在心?敢把俺的军汉打了,这厮比林冲更可恶!”
1迭声呼唤:“把那贼子杨志撵出殿前司,永不许他入内!再有为他说话的,乱棒打出去!”
倒不是高衙内的话有多大分量,而是杨志的行为让高俅不爽。换句话说,他以为靠金钱财物便能动得了高太尉的心,其实大谬。
高俅为人,贪污腐败是有的,以权谋私也不会少,禁军在他的管理之下,人员涣散、训练荒废、不堪1击,都是有的,这也是高俅不能推卸的责任。不过,《水浒传》里描写的那些把持朝政、陷害忠良、欺君罔上、逼反良善等等“奸佞之举”,都不是他。
不见“6贼”行列里便没有他的名字?
因为他纵有千般不好,却有1点是真的,那便是遵循小人物之“义”。
他本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1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1手漂亮的毛笔字,有1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1定的武功基础,而高超的蹴鞠技术只不过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1。
苏轼后来离京前将高俅推荐给了他的朋友小王都太尉王诜王晋卿,1次偶然得遇端王赵佶又做了后者的玩伴。赵佶便是后来的徽宗皇帝,高俅便水涨船高,1路腾挪成为太尉。
他的晋升之路与宋徽宗息息相关,所以宋徽宗稀罕什么,他就要表现得像什么。
贵到95至尊的宋徽宗,是大宋的富8代,宋朝是古代最富的朝代,那真是朱门酒肉臭。他个人又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超1流的大才子。他能缺什么?
美女?有3宫6院,天下美女尽在彀中,多了也就那么回事。比如他见到李师师眼睛也直,据说暗中光顾了好几次。但也就好几次罢了,1次就算半个晚上,总共加起来也就是3天打鱼的新鲜劲。
字画古玩?除非是找到王羲之的真迹,能让徽宗皇帝乐两天,但也就是给他的收藏馆里添个彩。作为富8代,他家的库房里早就囊括天下奇珍异宝了。
那就送石头,小说里不是有“花石纲”吗,宋徽宗喜欢江南的奇石,不惜劳民伤财,千里迢迢运送到东京汴梁。
美女、字画、石头…这些宋徽宗肯定都喜欢,肯定不嫌多。但送这些用处都不是很大,因为文武百官都知道,都在送,6贼里倒有4个贼是靠这个起家的。
这些东西即便再珍贵,终究也只是玩物。
这么1个大贵人,可能会因为1件玩物开心1刻,赏赐送礼者1顶小帽,但不会把他引为莫逆之交,股肱之臣。
宋徽宗的第1职业仍然是当皇帝,既是95之尊,也是孤家寡人。他很高贵,但他也够孤独,面对内外交困的大宋朝,他最稀罕的,正是那种桃园3结义般的莫逆之交。
有例为证。
关羽是3国人,活着的时候是汉寿亭侯,死后被封为壮缪侯。此后的1千年里,没有人再加封他,也没人盖庙祭拜他,虽然他的故事在民间悄悄流传,但从来没有经官方确认。
直到宋徽宗把他发掘了出来,发扬光大,连续加封了他4次,由侯到公,再到王,最后1次封为“义勇武安王”。
在徽宗皇帝的感召下,政府和民间对关2爷的信仰开始燃烧,并在此后的1千年里越烧越旺,直到现在摆满了世界各地。
3国演义为什么推崇关公?不是罗贯中把后者写得好,而是宋徽宗已经把他推上神坛了。可以说,没有宋徽宗,就没有如今的关2爷。这份知遇之恩,比刘皇叔有过之而无不及。
问题是:宋徽宗为什么如此看重关2爷?那是因为他缺,用句老中医的话,“缺什么补什么”。徽宗皇帝最缺的就是关2爷那种义薄云天、两肋插刀,桃园里认下的大哥,走遍天涯也得跟着。
简单说,宋徽宗最稀罕“讲义气”的人。
不是士大夫那种“君子”的义气,偏偏文臣士大夫都被捧到天上去了,养出了1身“君子”的毛病。无论是新党还是旧派,1个个都是梗着个脖子,张口闭口谈的都是“君子之风”。
宋徽宗早腻了,他缺的,是“小义”,这在那些饱读诗书的文臣里是找不到的。
他的心思,早被跟着身边玲珑剔透的高俅摸透,于是后者也要表现出他的“义气”。
在正史里,他发达后不忘旧主,只要是苏轼家有人来东京,他均“给养问恤甚勤”。
在小说《水浒传》里,他当官不忘穷亲戚,把1个本家高3郎的儿子过继给自己,比亲儿子还疼爱,是为高衙内。
估计梁师成也是因此对小苏先生好得离谱,先博1个不忘本、不嫌贫、顾全兄弟情谊的好形象吧。
徽宗皇帝喜欢对大臣明察暗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