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比如内阁那几位大佬就很清楚皇后娘娘说过类似的话,指责夫子们居心不良,试图从思想到言行上操控皇子。
三天过后,宫里来了消息。
元士修立马就激动起来。
很忐忑。
也因此,这帮朝臣有意识的控制这番言论的传播。只在朝堂内部流传。
不愧是名声在外的元士修。
别光顾着打脸,还要揭露那帮士林大佬的真面目。
可以写!
但需要把握尺度。
这些都是元事修不曾了解的。
这个话题应该是不能碰的吧,谁碰谁死。
他缩了缩脖子,他怕死。
当然,六位夫子,除却韩夫子之外,其他几位夫子的下场都不太好,仕途基本上没指望了。
黄公公似笑非笑,“怎么着,元先生怕了?你在皇后娘娘面前是如何保证的。你这个时候退出,晚了。给皇后娘娘办事,要么就用心办好,要么就是死。不知元先生想走哪条路?”
只是……
黄公公将重音落在了私心二字上面,这就是在提点元士修,文章究竟要怎么写,从哪个方面着手。
像元士修这样,离开官场多年,自然不知道皇后娘娘曾说过类似一番话,且,将朝臣惊得心都要跳出来。就怕皇后娘娘和陛下借机生事,掀起一场大案。
他自认为自己胆子够大,什么都敢说。
打脸啊,这是妥妥的打脸啊。
“黄公公言之有理。”
这番话,只是在朝堂一部分官员耳中流传。
等最终稿出来后,别忘了送到宫里头过目。
说没有私心,说信了。
所以,他只写了一个初稿,然后交给黄公公,请宫里头定夺。
这帽子太大了,谁都不敢往自己头上戴。
“黄公公,这这这,内书房一事当真能写?”
但,如果不写太子,只写内书房,写本朝太子培养制度,细数历代太子的功过是非,从而抨击传统教育的弊端,这个题材简直太劲爆了。
他咬了咬牙,定了定神,终于下定了决心,“黄公公放心,学生定不辱使命。皇后娘娘交代的事情,学生一点办得妥妥的。”
“甚好!”黄公公满意的笑了,“皇后娘娘决定,再拨一万两给报社。你身为总编辑,除了拿俸禄外,凡是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也可以拿一笔稿酬。但,私心不可太重哦。”
“多谢黄公公提点,学生明白。学生最近正在招兵买马,只等弄好了头版头条的文章,《新民日报》第一期就能出版。”
“如此就能赶在《京城日报》前面出刊,好,非常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