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王刘玉端起酒杯一口闷,心情很不好。
其他跟着起兵谋反的王爷,很快宫里头也有了旨意,夺去王爵,囚禁宗正寺。其家人一律被贬为平民,不再享受宗亲待遇。
孙氏脸色一暗,“都是我牵连了家里人。薛家那边了,是什么处置?”
先帝葬仪的时候,刘珩就流露出对藩王的深深恶意,整整拖延了两年多时间才让兄弟们出京就藩。
因为,谁都不想被圈禁宗正寺,更不想成为第二个吴王。
比如赋税,比如徭役……
吴王妃孙氏,现在的身份不再是王妃,而是民妇孙氏。
推恩令一出,彻底打破了世袭罔替的藩王制度。从今以后,不再有几百年的藩王。
本以为,刘珩会早早发难。
旨意一出,朝堂上下欢欣鼓舞,这是善政啊。
孙家派了马车来接他们母子。
开成帝刘珩这一番表演,别管真假,反正在场的朝臣都是备受“感动”,人人都夸陛下重情义,是个明君。
到第六代,还能享受宗亲待遇。
“孙家现在什么情况?父亲和兄长依旧赋闲在家吗?”
“人人都道陛下仁义,哼,分明是披着仁义的皮,干着杀人不见血的勾当。”
“姑奶奶上车吧。老爷和夫人得知姑奶奶出来,都很高兴。已经在家里等候多时。”
做臣子的,首先就该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天下莫不受此鼓舞。
有些疑问放在心理就好。
“姑奶奶说的没错。”
……
这份忍耐,对于一个帝王来说,那真是不一般。
她被放出来了。
吴王死就死了吧,卫王并不觉着可惜,反而是解脱。但是,推恩令直接关系着每一个藩王的利益,偏偏,这个时机,无人敢站出来反对。
“还真让陛下给算计了。”
“怕什么。本王抱怨几句都不行了吗?他是不杀人,但是他诛心。他是在刨我们藩王的根基。等着瞧吧,要不了几年,天下藩王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还有吴王的死,没有人比我更了解吴王,他绝对没胆子自尽。吴王的死,十有九八就是陛下干的。真是……比起先帝,陛下阴险多了。又维护了自己的名声,又弄死的最碍眼的吴王,这一手真是玩得漂亮。”
借此机会,开成帝刘珩开始推行预谋了数年的推恩令。
卫王刘玉深感遗憾。他也要承认,开成帝刘珩的耐心很好。
百姓苦藩王久已,从今以后,藩王再也不是世世代代的铁杆庄稼。
以后,他们要自己书写族谱。他们算是真宗之后,吴王一脉。
抱怨之人正是卫王刘玉,他才是真正同吴王一起长大的兄弟。他和吴王之间,才是真正的兄弟情谊。
但是等到第七代,彻底沦为平民,可参军,可科举。
“薛家流放三千里。”
至于,薛家老少能不能平安到达流放地,路上会死多少人,自然和陛下没关系。
陛下是仁慈的,薛家如果死了,那只是薛家人的命不好,同宫里头仁慈的陛下是没有任何关系。
孙氏笑了笑。
想来,她和孩子能走出宗正寺,也是源于陛下的“仁慈”。就是不知道,这份仁慈究竟能管多长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