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有失偏颇啊!
前年才打赢了戎狄,陛下这就忘了吗?
“放屁!
文官和武将再一次翻脸。
怎么会是袁友仁?
元康帝大喜过望,“哈哈哈……还是袁爱卿忠心耿耿,愿意为朕分忧。尔等同袁爱卿比起来,全都是废物。袁爱卿一番忠心,勇于任事,非常好,堪称百官表率。
元康帝当即问道:“谁可为将?”
“无耻之尤!”
你抓我脸,我抠你鼻子。
武将勋贵纷纷站出来请命,此时不表达忠君爱国何时表达。
总而言之,大家宁愿去西北,去东南,甚至去西南打仗都可以。唯独不愿意去南诏。
“有崔大人和邱大人在里面,老夫暂且出来透透气。这次,你们勋贵可是失算了啊!”
“小人得志!”
元康帝压下怒火,“依着诸位爱卿的意思,要启用南边的兵力。朕问一句,何人能为帅,何人能为将。朕不记得南边驻扎着什么名将,还请诸位爱卿为朕解惑。”
人心可用!
果然,意见一致什么的都是假象。对立才是永恒的主题。
军也管,民也管,这哪是兵马大元帅,分明是节度使啊!
双方人马就在金銮殿上掀起了骂战。
“一斟酌,却让别人抢夺了先机。张大人就没话可说吗?”
“朕无法息怒!朝廷高官厚禄养着你们,如今战事一起,一个个竟然推三阻四。怎么着,都怕死吗?当兵的竟然怕死,依着朕看,别当兵了。朝廷不需要一群废物勋贵武将。”
“请陛下三思!”众臣齐声说道。
“袁大人好大的威风。陛下刚刚下旨,你还真当自己是兵马大元帅。陛下让你节制三个都司衙门,你倒是不客气,连朝廷也想节制。袁大人如此迫不及待,是想造反吗?”
之后嫌弃骂得不过瘾,又开始了武斗。
后来吸取了教训,直接从南边募兵,这才解决了兵力不能适应南诏气候的问题。此乃前车之鉴,请陛下三思啊!”
哈哈哈……
众臣心中怨气冲天。
南诏不一样啊,那等凶恶的地方,武宗征南诏那会可是死了十来个统兵大将。这才有了将领坟场的‘美誉’!
“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统兵作战!”
元康帝拂袖离去,圣旨已出,绝不收回。
“你们文官那么会说,怎么没见你们将袁友仁骂死?你们连一个袁友仁都对付不了,也有脸指责我等武将。”
长年累月下来,就造成了名将都云集在北边边关,亦或是得了爵位在京城过着富贵日子。此消彼长,南边基本上就不存在所谓的名将。
笑声远去。
南诏那地方,不比西北。西北苦寒,却没有瘴气,没有神魔莫测的毒物,没有能让人绝望的丛林毒虫,神出鬼没的当地部落。
“陛下息怒!”
什么什么?
竟然是袁友仁。
拟旨,赐封袁爱卿为征南兵马大元帅,统领征讨南诏一切军政大事。南诏以及南诏周围三个都司衙门,从今日起由兵马大元帅节制,一切军政大事听从袁爱卿调遣。”
听着文武百官同仇敌忾,元康帝那是相当的满意,不是一般的满意。
“陛下糊涂!”
南诏,不行,不行,怕死在那地方。
“陛下不可!袁大人虽是兵部侍郎,可他是文官,且从未统领过军队,也不曾打过仗,甚至都没上过战场。宿这样的人,如何能统领大军,节制地方军政大事。军国大事,不可儿戏啊!”
“请陛下收回成命,军国大事不可儿戏啊!”
永平侯站出来,代表勋贵发言。
张培申捋着胡须,“老夫原本想着,三天,只需三天时间,一定为陛下选一个合适的统兵将领出来。
谁能想到,袁友仁会突然跳出来。而且陛下和姓袁的就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一样,当场就任命袁友仁为兵马大元帅。很是迫不及待啊!”
“张大人的意思是?”
“首辅不觉着今日之事,陛下有些刻意为之吗?”
二更在下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