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叫做有盼头。
“你们哪里来的?”
看见了客栈,酒楼,粮铺,杂货铺,成衣铺,票号,钱庄。
最大的钱庄莫过于四通钱庄。
同理,宗子们也无法理解这群退伍兵为什么这么兴奋。西北能有京城好?西北风呜呜吹,天天吃沙子能有京城世界好?明明是去吃苦,一个个却像是吃一样甜。
羊毛镇生意好做,这是商人们最真切的感受。
“这么多羊毛?哪来的这么多羊毛?”
别管生意大小,一年赚几两银子是赚,一年赚几十两银子是赚,赚几百两也是赚。
整个镇子,短短两年时间,彻底变成了一个羊毛镇。来来往往全是和羊毛产业相关人员,家家户户都投入到了羊毛产业。
这支队伍里面,还有一群唐王一系的宗子,年龄大的有四五十岁,年龄小的只有十五六。二三十号人,穿着袄,坐在马车上面,瑟瑟发抖。
吴有理就负责给他讲解具体的任务目标。
“老大肯定不会骗咱们。真要给利息,我就把钱存起来,等下次回京城的时候在取出来。”
马车继续前行。
刘和盛是被特意叫来的,担心宗子们不服管,需要刘和盛出面说服说服弹压弹压。
并且,周围乡镇村落,附近几个县的乡民,也在陆续涌到这座被改名为羊毛镇的镇子上。
宗子们冷眼旁观,心中呵呵冷笑,一群傻子肯定被人骗了。这年头,哪有钱庄倒给利息,听都没听过。
吴有理是给张耀祖讲解任务。出京城的时候,张耀祖只是很笼统的知道点自己的差事,具体的内容他毫无所知。
商队的人则是没每天紧张兮兮,紧张货物,紧张行程被耽误,紧张路上吃得太多消耗太高推高成本,又担心天气冷了生意不好做。紧张氛围下,一会看看激动的退伍兵,一会看看丧气的宗子,已经是赶路过程中难得轻松的时刻。
就好像,第一批的宗子,每次来到镇子上,就是大爷。确确实实,真正的大爷,起钱来那叫一个豪爽。一晚上费一两银子都不带眨眼的。
两帮人马,对比鲜明。
第一批去西北的宗子们写信回来,都说西北好,容易挣钱。也的确寄了钱回来。
“张老大,你可别哄我们。钱庄不收咱们的利息就算了,怎么可能倒给利息。”
羊毛镇,羊毛厂,一切围绕羊毛转。
只要平平安安有得赚,就算辛苦一年最后只落下十来两银子,也是值得的。一年十两,两年就能攒够二十两,三年就能回家修砖瓦房。
“羊毛厂怎么走?”
人未老,血未冷,还能再战三百回!
“这路谁出钱修的?”
“京城人还来咱们这穷地方干活?”
“有!”张耀祖肯定地说道:“今年新开的。”
工厂门卫早已经得到通知,在厂门口迎接他们。
只是……
“大冬天还修路啊!”
羊咩咩工厂设在距离边关一百里的乡镇上。
“规模大小没有要求,因为没有获得朝廷的许可,所以安全方面需要你们自己把握,需要打点那些人你给我个名单我可以和你一起出面。”
很快,吴有理同刘和盛,还有贺定远一起出现。
两帮人马互不理解,自然是彼此看不顺眼。
“不能离边关太近,也不能太远,还有别的要求吗?”
冷啊!
“这么多羊毛要不少钱吧。放羊娃有钱吗?”
可是宗主刘焗发了话,他们这些人要是半路逃跑,回到京城后直接打断腿,从此也没了差事。
路上还有很多来往的商人,看打扮,听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
宗族内,骗钱的,骗色的,虽不普遍,却也不少。都是为了一口吃的。
终于到了!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再说了,这么大的厂子,生意这么好,来回一趟就能赚钱。多来回几趟,都不用赊账自己就有本钱支起这门生意。用脑子算一算,就知道拿着钱财跑路划不来啊!成了官府通缉的犯人不说,还会牵连家里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关键是,有得赚,不用担心天灾人祸,不用担心坐吃山空。
几十车的羊毛,这场面,瞬间将这群从京城来的‘土包子’给震撼了。
他不得不提醒手下的儿郎,“都管好钱袋子,攒点钱不容易。实在是管不住手脚的,就把钱存进四通钱庄,还有利息拿。”
“就是这个意思。安全,安全……王妃再三强调安全。既要防着草原部落硬抢,也要防着官府和边关守将黑吃黑。如果一百个人不够用,你打申请,王妃会替你解决。”
“目前一百个人够用的。我来的时候,听说还要帮厂子培训一批护卫。”
“没错。开春之前,你要为厂子培训至少一百人的护卫队。人员籍贯最好分散。我们必须打破贺家在厂子里一家独大的局面。”
“明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