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人才(二更)
京城!
西北一夜从夏天到冬天,京城不可避免也跟着来了一波大降温。
羊咩咩羊毛店京城旗舰店,顾客盈门。
开店半年,帖进去上百两银子,总算见到了回头钱。
没想到,瓜皮帽竟然是最受欢迎的产品,比毛线帽还要受欢迎。关键是,男女老幼都不嫌弃样式,只图个暖和。
走在大街上,有种错觉,仿佛满大街的人都戴着瓜皮帽,真的不嫌丑吗?
就连刘珩也跟着凑热闹,找了一顶瓜皮帽带着头上,美其名曰:亲民!
不仅如此,他还穿着羊毛大衣去衙门办差。
用他的话说:“羊咩咩本王也有股份在里面,身为股东之一,本王也要尽一点责任。”
有他这个衣架子,充当现成的模特,果然,五两一件,十两一件,甚至是三十两一件,五十两一件的高档羊毛大衣,卖的很火爆。
关键是,宗子去了西北,好歹也算是我们的人。贺家那边,必须有人监督。本王可是听说,贺家整个家族的人都进入了羊毛产业。你也说过,要预防贪腐。现在就是机会。”
张家也入股了羊毛产业,羊毛制品卖得好,他们也高兴啊。
“不仅仅是袁友仁,还有边关守将,已经当地的官员。每一个层面都需要打点到。这会远远高于现在的成本。”
“让她们在京城周边干活,宫里也不会说什么。但是,你将她们送到西北去,肯定是不行的。你送她们过去,知道的,自然楚你是让她们去管理厂子。不知道的,以为你买卖人口,你在苛待。”
“这样的人只能问张家要。我这里是一个都没有。”
结果,却告诉他缺货。
叶慈说道:“靠着放羊娃进草原收购羊毛,效率太低,数量太少。羊毛厂需要扩大,需要更多的羊毛,互市是最佳途径。
账目经不起细算。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收购羊毛的消息传遍整个草原,并且在边关,或是离着边关不太远的草原地带设立一个互市。若是能得到官府的支持,我们可以缴税,按照互市标准缴税。”
她需要会识字算账的管理人员,需要有人帮她开一个草原互市。
如今的刘珩豪气,他已经看见羊毛赚钱的前景。当初这笔投资,纯粹就是顺手而为,就没正儿八经想过羊毛到底怎么赚钱。
现在也需要打点,但打点的人不多。
一旦开始细算,堂堂王爷也吃不消。
尤其是行军途中,怎么吃饭?陶瓷碗易碎,行军途中陶瓷碗怎么运输?
那就是,军营怎么吃饭?
这年头,容易被忽悠的人很多,可那些都是刘珩不需要的人。
“你差不多快要成为人贩子了,在别人眼里。”
刘珩告诉她,“离着叫子也不远了。好在,这帮宗子小时候基本上都读过两年书,识字算数都不成问题。
最好还是退伍兵?
那个年代,新媳妇出嫁,嫁妆里面必有几件搪瓷产品,印上大红的喜子,还有胖娃娃,要有多喜庆就有多喜庆。
积攒人脉,拉拢人心,同样需要钱。
其实,叶慈一直好奇一个问题。
这个利益要如何分配?
尤其是袁友仁在一旁虎视眈眈,忙着敛财的当下。
让官府出面设立互市这条路行不通,只能走民间路线,维持现在的局面。
几百人好说,几千人几万人怎么办?
难道大军出征,每个士兵腰间都要挂一个陶瓷碗吗?
就算有后勤,需要多少骡马来拉陶瓷碗?
她弱弱说道:“其实,宫里赏赐的那些美人,就是最好的管理人员。”
我需要一个有这方面经验,并且熟悉西北熟悉草原最好还熟悉军事的人出面组织这件事。我需要人,你必须给我提供人。如果有从西北退伍的兵将,有多少你给我来多少。一百不嫌少,五百不嫌多。”
想让别人支持自己,想让别人帮自己干活,给钱吧!
毕竟,朝廷手握铁矿,不像羊毛还需要求购于草原。
搪瓷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这个年代,只要给了思路,工匠们肯定能做出来。
但是眼下,叶慈却找到了搪瓷产品的最佳使用市场。
一想到要养这么多退伍兵,刘珩头都快秃了。
他气得想将贺定远拉过来打一顿。
“什么什么?”
西北那边卖不出去的高档羊毛大衣,统统都运送到京城。京城这边不缺有钱人。
需要人深入草原收购羊毛。
眼下,事实就摆在眼前,羊毛不仅可以赚钱,还能赚取大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