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包青天》,里面的皇帝可不见得英明神武,反而时常被人牵着鼻子走。这是对陛下的诋毁啊!
“不可胡说。朕身边有了你们兄妹,这些日子来,何曾正眼看过其他人。”
借着查抄书铺的机会,将其他店面一并纳入他们的范围。凡是在京城开店的,别管背后的靠山是谁,都要给绣衣卫每个月交一笔钱买平安。
有顾客上门,看打扮还是个书生。
“事关皇后娘娘,操作不可急切。其次,礼部查书,也算是有功。朕不赏赐就算了,下旨惩治不太合适。”
老板一瞧,敢情自己是在对牛弹琴。
京城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查书运动,闹得各家书商怨气满腹。
“胡说八道!她是朕的儿媳。”
有了元康帝的口谕,绣衣卫全体出动,开始在京城大街小巷逞威风。
天欲让其亡,必先让其狂!
袁友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怎会如此张狂!
“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清河书坊的老板那么大个来头,竟然还怕被波及。比我等小老百姓还怕事。”
元康帝罕见地没有立马同意袁友仁的提议。
“为何陛下不肯下旨……”
书生不懂,一脸懵逼。
太疯狂,太不可思议。
“大人做事最为公道,京城那帮人以小人之心揣度大人,该死!”
“下官愿为马前卒!”
人家还处于求学的初级阶段,暂且没有接触过这般高端话题,脑子跟不上节奏啊。
除了袁友仁,不做第二人想。
“你这后生,都说了没有,全都没有。科举的书倒是有大把,你买不买?给你算便宜点,正文公注释算你三百文,如何?”
当即说道:“你去别家看看吧,说不定别家还有。”
“甚好!”
袁友仁点点头,“微臣谨遵陛下口谕,只查抄书铺,并不牵涉旁人。至于那叶慈,只是女眷,微臣也不为难她。就让她安安心心嫁给定王为妻。”
……
“我只要《侠义传》。”
“那你们说,这事要如何处置?”
他又不写《镜缘》那种遭读书人记恨的书籍,他就转写读书人喜闻乐见的剧情,相信官府也会喜闻乐见。
“叶慈啊,她出书有功。但,她在书中夹带私货,诋毁陛下,臣不忿。为陛下清誉,臣以为应该严查此事。”
袁大人听闻之后,呵呵冷笑起来,“他们不闹,本官也不会注意到京城的书铺。他们这么一闹,本官想不注意都不行。查的都是些什么书?”
不仅不能说,还要大肆拍马屁。
若是胆敢不从,那就抓人下牢狱。金吾卫的茶水不好喝,绣衣卫的茶水莫非就好喝吗?
绣衣卫是时候展露自己的手段,他们办事,比金吾卫更有章法,更有讲究。
“什么时候有书卖?老板就不知道多印几本。”
绣衣卫诸兵将纷纷低头,不敢作声。
“派谁去?”
若是不交,好啊,直接查封。
绣衣卫儿郎们将情况如实禀报。
“谁给绣衣卫这般胆子?谁让绣衣卫在京城公然收取保护费?是谁?”
还有那《侠义传》,里面更是少不了各种犯忌讳的言语和剧情,若要查,一查一个准。礼部只是搜书,却并不禁民间议论,到底意欲何为?
元康帝倒是想得开,“写书嘛,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且,《包青天》一书,是朕交代叶慈书写,给天下官员正名。”
他就不为自己着想吗?有没有想过,万一有一天,他失了宠信,就凭他今日所作所为,凌迟处死都是轻的。他已经成为全京城任命的公敌,他是要和所有人作对啊!
疯了!
“爱卿不可!长夜漫漫,没有爱卿的陪伴,朕如何度过。朕依着你便是。”
随随便便派一个人前往行宫,就怕还没到元康帝跟前,就已经被袁友仁找借口给打发了。这还是好的,就怕被袁友仁找个借口给宰了!
“不如安排七皇子,八皇子的人过去?”
“不可!两位皇子人微言轻,想要见陛下也不容易,必须经袁友仁这一关。”
“那还有谁?”
“金吾卫使者江流,他每三天就要上行宫走一趟。只要能说服他,袁友仁休想在堵塞陛下耳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