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善于观察,去年夏天住在双河镇那会,她就注意到镇上有这么一家不起眼的书坊,里面尽卖些杂书,正经书没几本。
可惜叶四郎不肯和他干架,说是读书人动嘴不动手,真是气煞人也。
显然这本《镜缘》三姐妹都看过。
“这种人千万不能嫁。”叶卫兰大吼一声,“现在嫁给过去,对方属于高攀,读书人爱面子心气高,心里头必定是有怨言的。等到真的高中做了官,必定开始挑三拣四。若是官运亨通还算好,若是官运不好,肯定会将责任怪在二姐姐头上。可就算官运亨通,也会一个小妾接着一个小妾接回家。二哥哥,你什么眼光,怎么能介绍这种人给二姐姐。”
叶四郎记恨他,妹妹们也不认同他的看法,他心情有些糟糕。
同京城权贵们比,那真是一日不如一日,就是个破落户。但只要离开了京城,拿到外地去,还是很能唬人的。光是一个侯爵,别管几世而斩,落到精明的商人手里,都能换成大把大把的利益。
“二哥哥好生偏心。你觉着亏欠叶慈,怎么不替我们想一想。难道我们的处境就很好吗?就说二姐姐,再蹉跎下去,就成了老姑娘。”
五姑娘叶卫兰白了他一眼,“二哥哥倒是想得开,没了爵位你竟然还笑得出来。”、
“我为何笑不出来。”
“二哥哥怎么能这般问我,婚姻大事自然全凭父母做主。”
清河书坊?
叶卫芸狠狠剜了眼叶卫兰,哪壶不开提哪壶,真是讨人嫌。
他问叶卫兰借来了《镜缘》,他倒是要看看究竟是谁胆敢诋毁读书人的名声。
京城有清河书坊吗?
商人有钱,但是整个社会风气就是鄙视商人。商人们有了钱之后,也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如资助读书人,将闺女嫁给有前程的读书人,会是攀附某个权贵。
“是有这么个想法。心里头一直觉着亏欠四妹妹,我想当面亲自设给她道歉。”
三姑娘叶卫茹也开始抹眼泪。
为什么说男人富贵后不弃糟糠妻值得称颂。正因为这样的男人太过稀少,才会被称颂。
当助人为乐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的时候,还需要歌颂吗?
“好看就看了。”叶卫兰显然猜到他在想些什么。
“不是非要嫁给高门大户。二妹妹,我来问你,你想嫁给什么样的人?”叶二郎显得很郑重。
“闲书又如何。我就觉着上面说得很对。春秀看中了王秀才的才华和容貌,不嫌王家穷,带着丰厚嫁妆嫁过去。结果呢?王秀才拿着春秀的钱请名师,中了举人就开始纳妾,等中了进士,还想休妻另娶。休妻不成,就开始苛待春秀,还让小妾害死了春秀。最后,姓王的娶了新妇,还任由新妇害死了春秀的孩子。好惨的。”
“几位妹妹何必烦恼,正所谓无事一身轻。”
如果叶家的闺女们想要嫁给商人,反倒是一件极为简单且容易的事情,等闲小商人都不正眼看,要嫁就嫁给大商人。就是名声不好听,却能得到实惠。
书香门第,耕读传家,可能钱不是很多,但是格调高,规矩大,自持身份,肯定是不拿正眼瞧这些侯府姑娘。尤其是,家里子孙读书厉害,有望科举出仕的书香门第,那更是狗眼看人低,根本瞧不上一个破落户侯府。
“多带几本,一本怕是不够。”
不是嫌弃对方家贫,而是因为有才华的人肯定不甘久居人下,将来发达后会变的。这是人的本性。谁敢去赌那万分之一的坚贞不移?
反正叶卫芸不敢赌。
士农工商,商人在末位。
“你们觉着好看?”
但她不能这么说。
“我这有个人选,读书人,秀才功名,文采斐然,就是家里条件不太好。但,真的是个人才,他日必定高中。二妹妹可愿嫁?”
“就是《镜缘》!”
若是脸皮厚,不是那么在意名声脸面,却又想过得舒坦,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倒是可以选择和大商人结亲。
“哪本书上会这么写,你说出来。”
就连二姑娘叶卫芸神情有些松动。
“现在的处境只是暂时的。等到风波平息,该说亲的说亲,什么事都不会耽搁。”
说到底,说叶家落魄,得看和谁比。
“京城没有,但是双河镇有。”叶卫芸提醒了一句。
“二哥哥真是天真。没有了爵位争夺,也会有钱财争夺,利益争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叶卫兰说完,还留意二姑娘叶卫芸的情况。
叶卫芸全当自己没听见这番话,“二哥哥,你有什么打算?”
“这个主意好。”
“你们,你们……”叶二郎震惊,简直是不可理喻。都这会了,还有闲心看杂书,还是连载的……
四妹妹真会赚钱,一个故事翻来覆去的写,竟然还有这么多人追捧。
今天去医院复查开药,顺便办理医保报销,一切顺利,就是人太多。继续码字第二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