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土豆丰收
远在云霞山农闲庄的定王刘珩还有叶慈,并没有感受到京城一轮轮的风暴。
尽管,他们早就得知平武侯夫妇上宗正寺告状的事情。
叶慈是半点不慌。
定王刘珩更像是无事发生。
二人一起回到山庄,这一次是为了见证奇迹的诞生。
第一批土豆可以挖了,到底有没有那么高产,很快就能知道。
土豆试验田方圆一里内,没有一个闲杂人等。整块地都被王府亲兵圈了起来。
吴庄头带着几个心腹庄丁,动手挖掘。
叶慈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捧着一杯茶,竹筒做的小茶壶,很是方便。喝茶还能感受到竹子的清香味道。
定王刘珩表面上也很镇定,实则短短一炷香的时间,他已经换了七八个姿势,显然是很紧张的。
小叶子与国有大功劳。如果陛下因为孝道一事惩罚你,老夫拼着性命不要,也要替你奔走疾呼。如此苛待功臣,分明是昏君。”
他见定王刘珩看过来,于是伸出手,摊开手心里面的瓜子,“要吗?”
这就意味着一亩地,确定可以达到千斤。
当着儿子的面骂老子,做儿子的心情很复杂。唯有含蓄提醒,用词文雅些。虽然,儿子有时候也认为老子有些昏聩,也只能心里头想想,万万不能说出口。
“本王是在用合理手段要钱,两斤很难瘦的。”这就是他付出的成本,懂不懂?
“王爷不可这么计算。这是试验田,肥料用得十足,可谓是伺候小祖宗一样伺候着。如果推广土豆种植,普通农家肯定没精力如此静心伺候,也没有那么多肥料。”
“义父说的对。改明儿我上云霞观,给皇后娘娘还有张大人祈福,让祖师爷保佑二位长命百岁。”
“你不怕啊,你本来就瘦。堂堂男子汉太瘦了不好。”叶慈给了良心建议。
章先生不嫌弃山坡陡峭,也上了山,“如何,有结果了吗?”
叶慈不是随口这么一说。
这哪是烤土豆,分明是烤种子。
“那就多安排几个人嘛。”
这么稀罕的种子,岂能如此浪费。
瓜子是田庄自己种的,自己炒的,原汁原味,真香。
这一批鸭子一个不留,全都杀了卖了。
“会不会太严重?”她问了一句。
二十来个人在两分地里面折腾,很快就完成了挖土豆的任务。
“王爷可能不知道,这样一块土豆……”叶慈从箩筐里面随意挑选了一块中等个头的土豆,“可以切分成五六块,就有了五六个种子。种植土豆,必须要切开,方便发芽。
堂堂王爷,又开始坑蒙拐骗,真是毫无底线。
种子有限,省着点用是应该的。春季的时候,至少要试种十亩左右,叶慈都担心这点土豆恐怕不够。实在不行的话,再想办法从南边搞点种子过来。
叶慈说他矫情,吃都吃了还心疼。
其实,土豆烧排骨他都嫌浪费。尽管用的都是小个小个,不配做种子的小土豆,他还是很心疼。
定王刘珩一挥手,邓少通立马安排,又有数个亲兵加入挖土豆的行列。
“这里的天气应该可以,我打算实验一下。”
“快拿秤来称重。”
另外,还要培养足够多的会种土豆的庄丁,届时,派他们一个村一个村的传授种土豆技术。
啊呸!
总之,要尽快将土豆种植推广开,前提就是要有足够多的种子。
定王刘珩理直气壮,“你应该夸本王关心农事,是为表率。”
知父莫若子,张五郎不愧是张培申大人的好儿子,一言道明真相。
“那就试种两分地。重点还是在春季播种。”定王刘珩下了决心。
然而,叶慈却打破了章先生的美好想法,“更冷一点的地方,冬天肯定种不了。冻都冻死了。只能春季播种。武清县的气候,四季分明,是可以尝试冬天播种。
定王哼哼两声,母后的钱也没送来。
“咳咳……”
这两天就吃全鸭宴,换着样吃。
“这么有信心?”
不错,不错。一想到百姓的餐桌上,几年后将多出如此多的菜肴,还能做主食,老夫心里头就倍感欣慰。
若是发芽发得太多,以免彼此争抢养分,还要掐秧苗,留下最壮的一株。如果冬天这一茬试种成功,王爷想想,农民将增产多少。待到来年青黄不接的月份,再也不用担心没粮食吃。”
“还在挖。两分地的面积,一时半会也挖不完。”
张五郎嗑着瓜子,很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