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农也不隐瞒自己的内心想法,在1次酒后,慕容农向慕容楷坦诚了心迹。他告诉慕容楷,这1次的作战对自己极为重要,要求慕容楷不计得失的全力帮助自己快速攻克青州,以博得慕容垂的青睐。
慕容楷满口答应了他。事实上,在慕容楷心中,他也是希望慕容农当太子的。
当然了,慕容楷和慕容绍兄弟2人在这种太子位置的明争暗斗之中夹着也不好受。所以两兄弟做了对冲的投资,确保自身的安全。慕容楷便站在慕容农这1边,慕容绍便站在慕容宝那1边。这样无论哪1方取胜,他太原恒王慕容恪这1脉都不会完蛋。
大军在北海郡西的1处叫寒亭的小县停下了脚步。此处距离北海城只有不到8十里。慕容农要在此进行休整,并且以寒亭作为前线粮草囤积点,负责将寿光那边送来的粮草物资短暂集结,分发各军。同时,如何进攻,也需要进行谋划。
7月2十6,慕容农召集众人商议进攻方略。
“诸位将军,根据斥候探知的消息。北海郡的敌情分布已经清晰明朗。本人在此向诸位进行通报,商议进攻之策。”
慕容农站在上首,身侧挂着1张羊皮地图,圈圈点点标注着地势地理的图形。慕容农用手中的木棍在图上指指点点着。
“据我们所知,此处之敌为东府军北方卫戍区兵马,初步估算,人马5万余。其主力便在距离我们8十里的新筑之城北海城。除此之外,北边的都昌,南边的平寿都有兵马把守。领军之将便是徐州刺史李徽的结义兄弟,名叫周澈。关于这个人,我了解不多。但既然是李徽的结义兄长,又委以重任戍守青州,恐非泛泛之辈。对方在北海郡新筑的北海城,正是联通北海郡南北两城的要冲之地。3城各自相距百余里,骑兵1天可驰援而至。这正是他们筑城的原因,要实行3城联防。1旦攻击其中1城,必有援军抵达。诸位,情形便是如此,各位认为我们当如何进攻?”慕容农指点着地图说道。
众将领盯着那张地图,露出思索之状。1名将领起身拱手道:“辽西王。我大军十万,数量多余对方两倍。对方5万兵马,分3城防守,兵力大打折扣。末将认为,不必犹豫,集中力量攻下北海城便可。1旦拿下北海城,则什么3城联防完全迎刃而解。”
“赵破难将军所言极是,末将也附议。管他什么3城联防,攻过去多了北海城便是。北海城最多3万兵马,我十万大军掩杀而至,必可破之。到时候对方防线不攻自破,上下两城兵马要么投降,要么逃走,不足为虑。”另外1名将领起身附和道。
“不不不,2位将军想的简单了。要攻也要攻小城,而非北海城。那北海城的城防坚固,新筑之城,必是考虑了防御措施的完善。我们只需沿着莱水东进,攻克平寿。南可威胁东莞郡,东可挺进东莱郡,完全不必去强行攻打北海城。”
“正是,苏将军的意见我同意,不必攻北海城,斥候禀报,北海城有火器架设,我们不必去攻。多了南边的平寿,便断了他们同徐州的联系。北海之军,便成孤军了。何乐而不为?”
将领着围绕着此事纷纷议论起来,意见颇有些不合,1时间争的是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慕容农微笑点头,他喜欢这种氛围。他手下的将领是允许积极发言的,哪怕错了,也不打紧。提供任何1种思路都是可贵的。许多决策就是在争论之中得到完善的。
“道乾,你怎么不说话?我想听听你的看法。”慕容农微笑道。
慕容楷坐在1旁听着那些将领的争论不说话,闻听慕容农此言,才站起身来笑道:“辽西王是主帅,你拿主意便是。我其实没有什么想法,你只说怎么打,我便率军怎么攻。必完成军令便是。”
慕容农呵呵笑道:“道乾,你倒是会偷懒。既如此,我便说说我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