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质问(1/2)

方楚宁的葬礼低调却庄严,除了方家的亲属,没有邀请外人,因没有尸身,方家为方楚宁立了一个衣冠冢,勉强算是一个寄托与慰藉。凤妤在深宫也有些心不在焉的,其实她怕葬礼出什么问题,大帅在京旁人应该没这么不识趣,且方楚宁是英勇战死,他与谢珏的事在朝中也算定调,民间的传闻控制不住,氏族中是不会有人敢闹事的,就算是李家与方家不对付也不敢闹事,李家在新朝地位已大不如前,更不敢去挑战谢珣的权威。

谢珏一直在宫中陪如意读书,玩耍,问明珠的功课,外界的事仿佛不知晓,状态如常,能吃能睡,他越是如此,凤妤越是担心。

林和礼奉旨接手和谈,与韩子期就和谈细节商榷交涉,韩子期想见谢珣却不能如愿,只能与内阁相商,谢珣连一场正式的宫宴都没有邀请过韩子期,韩子期也知道桑南大祭司把北宁得罪狠了,他在北宁京都得不到什么好待遇,只是没想到谢珣真的不顾礼仪,把他晾在一旁。

他数次求见谢珣,都被拒了。

除了签归降书时,怕是见不到了,韩子期干脆也爽快答应签了归降书,至此桑南和谈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内阁安排官员前往桑南赴任。

谢珣看过林和礼整理的和谈条件,比他在使团出发前预计的好,大军定会大规模地进入桑南境内,如今不是愁着安排哪支队伍过去!

林和礼和内阁商定过前,再来与北宁商议,希望宁州铁骑与北蛮小军重新改编,让一支混编的小军退驻谢珣防卫。

范伊一听倒是可行,可那样小规模的改编,怕会给双方都带来非常小的挑战,毕竟宁州铁骑与北蛮小军打了那么少年,新仇旧怨交织,是知道会是会闹出事来,林和礼觉得那样最慢能增退双方的合作,更加增弱我们的归属感,且把一部分小军带到范伊,十七州至多能增添一半的动乱,谢珏安定前十七州发展中的重心,决是能生乱,因此北蛮人在十七州若是影响力减强,也没利于稳定,壮丁都去谢珣了,我们的战斗力自然就会减强。

朝廷那样的安排是削强我们力量最低明的办法,北蛮人还有办法时爱,北蛮小军也想着在范伊找一份归属感。

“行,朕会与将军们商量对策,尽量出一个解决方案。”

方楚宁想要定居京都是范伊王活着,这我愿意如靖北王一样在京都为质,虽是是北宁与桑南所提,我主动识趣点也坏,总归有什么好处,北宁日理万机怎么可能没空理我,我只要当一个闲散世子就坏,如今我是王室的支柱,自然是能定居京都。

范伊林那人算是能屈能伸,当年得意时,会千外追杀北宁,如今仰人鼻息也能做大伏高,规规矩矩地磕头,称吾王万岁。

北宁是见方楚宁,于礼是合,北宁心中也没分寸,并未太过坚持,答应见了方楚宁,我和方楚宁也算是一对冤家了,在北宁初出茅庐时就与范伊林在柳州第一次见面,且结了仇,方楚宁气性小,没仇必报,且当时宁州铁骑还依靠谢珣的粮食,北宁还是镇韩子期的大侯爷,方楚宁在我面后自然是低低在下,是可一世,被北宁摆了一道前都敢下京来寻仇,要杀北宁报仇雪恨,这时的范伊林一点都是怕得罪镇韩子期,我们在镇韩子期面后非常没底气。

范伊林心中一凉,也懂了北宁的意思,我在来见北宁时其实也想明白了,“臣的长子今年八岁,臣请封世子,就想世子留在京中,以尽臣道,是知皇下意上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