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纯,字子和,沛国谯郡人,属于董卓之乱后跟随曹操募兵而起的第1批曹氏宗亲。
更是许昌朝廷侍中曹炽之子,大将军曹仁之弟。
在曹军阵营两翼,司马懿也安排了两支骑兵。
左右各是两千5百骑。
合计5千,由曹彰统领。
曹彰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2子,曹丕之弟,曹植之兄。
曹彰统领的5千骑,担负着拱卫中军的重任。
这支骑兵是从兖州跟豫州紧急调拨过来的。
士兵之间尚未形成默契。
但是曹彰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索性让5千骑兵连人带马卸下了重甲。
只给骑兵披上布衣轻甲。
以此来提升骑军的速度。
为了机动性,放弃防御。
目的便是达到关键时刻兵贵神速的效果。
这支骑兵无法跟虎豹骑媲美。
却也不容小觑。
毕竟黄须儿曹彰的阵战水平要高出曹纯许多。
这年头。
士兵作战的勇猛程度,可是跟统兵将领的阵战水平挂钩的。
辟如关张那种万人敌的蔑世名将。
带5百步卒都能打出万军冲阵的效果。
所以,曹彰不可低估。
只是无论怎么说,曹操的骑兵都无法跟威风凛凛的神机营以及天雄骑兵相比。
在张毅眼中。
彼此的王牌悬殊巨大。
说实话,战端未开。
他都有点心疼曹孟德了。
张毅这边的战马可都是加装蹄铁的。
不像曹营骑兵,只装备了马镫跟马鞍以及策马的缰绳。
镶嵌蹄铁的战马,可以延长阵战的续航能力。
更适用于长途奔袭于追杀。
这意味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除了骑兵大阵。
曹操人数最多的中军步卒大阵,才是此战能否持久的关键。
他同样启用了盾牌兵。
虽然盾牌没有徐州的厚实耐操。
但是该有的都有!
至少曹营兵种齐全,没有让曹老板感到明显的自卑。
步卒统军为左路蔡阳和郭淮。
右路于禁和满宠。
至于曹仁、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曹营大将则在巩固战线纵深。
此战并未出现。
呜——
沉闷的牛角号声自两边军阵传彻而出。
接着便是震耳欲聋的1通擂鼓。
密如雨点的鼓声之中,曹营先锋满宠环顾左右,朗声喝问:“诸位,可有谁敢去阵前叫将?”
讨敌,叫阵,斗将立威。
没错!
双方大军于清晨列阵。
互相调动军阵,直到正午时分,仍在对峙。
直到现在,彼此都不曾出动过1兵1卒。
大军冲杀并非儿戏。
其生死关头,比拼的则是军心士气。
正如擂鼓助威1般。
1通鼓声最为亢奋,2通鼓声最燃气血。
3通鼓声则气势衰减。
两军发动最致命、最原始也是最大规模的冲锋。
便是绞肉机式的战场。
但是在此之前,彼此还要搏1把士气,为本方争取更多的胜算。
增强士气,增加胜算的关键环节,便是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