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下一刻,一个太监走了进来。
“传工部尚书,还有二建,三建的负责人。”朱标道。
“遵旨。”
——
数天后,京城的各个公告栏,以及说书人,都开始说一件事,那就是京城的改造项目。
公告栏上只是简单通知了这件事,而在说书人的嘴里,就是改造京城,大家会有什么好处,以后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总之说的天花乱坠。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四月初一。
殿试的日子。
两百多名榜上有名的学子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奉天殿。
此次殿试,朱标亲自监考。
题目也是他出的。
就是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围绕着这两个,让学子们写一篇策论出来。
他也想看看,这些人当中,有没有他需要的人才。
毕竟,施行摊丁入亩,是对大明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他需要的是能办这件事,不怕地方士绅的人。
此次殿试,朱标给学子们的时间很宽裕。
直到下午,最后一个学子交卷,离开了奉天殿。
这两百多份策论,朱标并没有打算让其他人帮忙。
他要亲自来。
花费了不少时间,朱标终于选出了他满意的。
不过最后查学子们的个人信息的时候,朱标有些意外。
因为,他所满意的,其中八成是皇家军校出来的,剩下两成,才是来自其他地方。
这也让他见识到了皇家军校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多么重要。
当然,这也免不了一个好老师。
皇家军校的老师,除了军事学院之外,其他学院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经过两年游学的。
他们的所见所闻,对于自己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所以此次的状元,榜眼,探花,都是出自皇家军校。
第二天,殿试成绩公布。
由于此次是天子亲阅,所以,所有学子都是对最后的成绩充满期待。
同时,为了避免有人觉得自己徇私,朱标还特意将所有学子的策论贴了出来,供大家观看评价。
而这番做法,也是让守旧派的人看到了朱标对于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纳粮的决心。
前秦王府。
后院,朱樉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这些天,他难得清闲。
“丫头,这条腿也捶捶。”
朱樉动动腿,眼睛也不睁的说道。
自己的小棉袄正在帮自己捶腿。
“好的,爹爹。”小棉袄很乖巧,带着自己的小凳子,挪到朱樉的另一边,继续捶腿。
不远处的亭子里。
朱雄英,朱雄杰,张辅,马三宝,徐增寿苦逼的写着作业。
本来铅笔没出现之前,都是用毛笔书写的。
所以学生的作业量不大。
但是自铅笔提升书写效率之后,学生的作业量可以说是翻倍了。
几个孩子,是叫苦不迭。
“大哥,我讨厌铅笔。”
朱雄杰一边写,一边说。
“老二,我也是。”朱雄英点点头。
“还有我,我讨厌课后作业。”
“本来我在家里随便上上课就行了。”
“没想到来到这里,竟然天天要写作业。”
“我太苦了。”徐增寿也连忙发表自己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