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这么可能?”
“咱的那些老兄弟呢?”
“他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孽障登基?”
“常遇春呢,他就不为自己女婿报仇?”
老朱一连串问出好几个问题。
“老爷子,您还是省点口水吧!”
“诸位国公,侯爷,伯爷都很支持陛下。”
“鄂国公也很支持!”
老太监回答道。
这话老朱有些接受不了。
他放声大骂。
“混账,禽兽,奸臣,恶…臣。”
“咱白看重你们了。”
“国家颠覆之际,你们竟然投靠了那个孽障。”
“咱要杀了你们,咱一定要杀了你们。”
看着老朱发疯怒骂的样子,老太监心里叹了口气,悄悄离开。
“哎,老爷子,您这又是何苦呢?”
“有因必有果。”
“您今日所遭受的一切,都是您昔日中下的因啊!”
——
登基大典进行的很顺利。
百官也是在消化这个消息。
同时他们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朱樉三兄弟将来要出海开国,那么势必需要不少官员。
一些自知在大明晋升无望的官员,有了跟随朱樉等人而去,做个第一批元老的想法。
当然,这些人中,有心跟随朱樉的比较多。
毕竟,朱樉的能力,有目共睹。
还有想要追随朱棡的,原因就是南洋距离大明近。
至于朱棣,看重他的官员其实并不多。
当然,朱棣也不需要。
有道衍和尚一人足矣。
大典结束后,马太后(这里开始改称呼,后文就用这个称呼了)并没有选择住在宫里。
她还是选择住在朱樉那里。
朱标也没有搬到乾清宫去,因为乾清宫的地面上,有着自己亲弟弟的鲜血。
之前每次去乾清宫,朱标都会想起那天的画面。
乾清宫,对他来说,实在是太过冰冷。
他担心自己在那里呆久了,会变成和老朱一样冷血的人。
而此时的朱樉,一个人悄悄来到了长乐宫。
“开门。”
他对老太监道。
咯吱!
朱樉走了进去。
看着满地的狼藉,笑出了声。
“看来朕顺利登基,让你很失望啊!”
闻言,老朱转过了头,看着朱樉身上的冠冕服,冷笑出声:
“朕?”
“在咱面前,你有什么资格自称为朕?”
“你别忘了,你的这个位子,是弑兄才得到的。”
“你所谓的大汉,天下人认不认可还不一定呢。”
“你只是一个篡位弑兄的孽障而已。”
“史书上,也不会写你的好话。”
朱樉神情不变。
他现在心情好,懒得争辩。
……
……
ps.登基大典不会写,所以能省则省,可惜这么好的水字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