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十,西江大战进入了尾声,奕山等满清高层率领残余的4千多名8旗军以及两千多名绿营,1路往北面逃走,将战场上的绿营算是彻底卖给了复汉军,还连带着祥林所指挥的北路绿营军。
赵源并没有急于展开追击,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消化战果上,仅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彻底平定了西岸的所有清军,其中俘虏更是超过了万余人,紧接着便挥军动向,包围了祥林所在的绿营,在经过了半天的战斗后,终于降服了北路的绿营。
7月十2,西江战场和佛山镇战场都打扫完毕,而根据参谋司的统计,复汉军于此战以伤亡2千7百6十余人的代价,消灭清军8旗3千人,绿营两万5千人,更是俘虏了足足3万多名绿营兵,几乎1战彻底消灭了广东全省清军,缴获的军需物资更是不计可数。
当然,在取得了大胜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其中侍从室和参谋司以及军情司都各自提交了1份报告,其中针对复汉军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其中主要需要考虑的有3点。
首先,还是之前的老问题,复汉军的崛起速度太快,导致兵力始终跟不上,目前看似手上有数万军队,但是真正挑大梁的始终是两万复汉军,而这1兵力在应对大战时多少有些捉襟见肘,如果将来同时多面战场开花,就会面临更多的协调问题。
其次,那就是骑兵的问题。尽管此战中的清军骑兵没有对复汉军造成致命的威胁,但主要原因还是清军骑兵数量不多,但是将来需要迎战的陕甘绿营以及满蒙马队,骑兵数量至少以万计算,到时候想要占据战争的主动权,就必须提前做好训练骑兵的准备。
最后,复汉军不同批次入5的军队,由于训练节奏不同,导致对战术的熟悉也大不相同,其中入5时间最早的那1批老复汉军,几乎是各营的脊梁,撑起了复汉军的骨架,至于后续的复汉军,还需要进1步完成训练。
赵源看完了3条建议后,也陷入了沉思中,他知道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才能补上的短板,无论是新征军还是训练,都不是1朝1夕能够实现的事情。
此外,有1点倒是让赵源颇为欣慰,那就是单独划分出来的军情司在战争中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所探到的情报使得复汉军在判断清军动向时精准度极高,也就每每都能打清军1个措手不及。
有了这1次的甜头,赵源便决定给与军情司更多的支持,让他们尽快将对外情报人员撒出去,完成战前的布局。
在开启接下来的大战之前,赵源抓紧时间赶回了广州,1方面广东省即将进入囊中,他需要做好利益的划分,另1方面也是为了1起沟通接下来的战略问题。
然而,当赵源回到广州后,他就立马遇到了1个问题,那就是都督府下属们的劝进。
在大家伙看来,连广西的那个邪教头子都能称天王,咱们自然不能凭白比他们矮上1截,要不然听着还以为是人家的下属呢!
其次,围绕在赵源身边的这些人,也不是都为了华夏民族的崛起,当中也有许多人是希望能够趁着改朝换代让自己大富大贵,至于劝进就是最好的办法。
只要赵源当上了皇帝,其他的人自然也能加官进爵,鸡犬升天了。
当然,这些人的劝进方案也很1致,那就是赵诚的老父直接跳过皇上这1档,立刻升为太上皇,而赵源则担任皇上——毕竟大家伙都是赵源的心腹,又不是赵诚的心腹,要是自家主子才是太子,似乎又有些不太妥当。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劝进,赵源心中也有所猜测,毕竟之前赵家造反才打了1仗,还是靠偷袭的方式打赢,不少人对此也没啥信心,生怕将来朝廷打回来重新清算——现在就不1样,西江大战的胜利也彻底宣告1点,朝廷至少在短时间内拿赵家没什么办法。
赵源得知此事后,心中多少也有些无奈,只能先将老爹赵诚请回广州,再拉上赵志、赵楷等赵家自己人,开始关起门来开会,商讨这件事。
实际上,从赵源的心中出发,他并不希望眼下就称帝,1方面这1做法只会将清军的注意力都转移过来,也就便宜了洪秀全,另1方面来说,他接下来也就占据1省之地再加上兰芳,称帝多少有些夸张了。
当然,赵源有些担忧,倘若老爹赵诚有其他的想法,还得提前沟通清楚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