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旁观战的张果维1边数着他的助跑节拍,1边分析他试跳成功率。
对于他们这种顶尖跳高运动员来说,只要1看对手的助跑基本就能断定接下来的试跳成功与否。
但现在,王小石的表现让他有些不敢下定论。
“这助跑速度快了点!糟糕!稳不住就会1屁股坐下去!”
1旁的汪文培看着王小石这助跑速度,心里有些焦急地念到。
而当他从直线转入弧线跑阶段后,汪文培不由自主轻声低语道:“送!摆!蹬!”
在他“蹬”字还未念出来的时候,王小石已经1脚踏在离横杆前大约9十多公分远的位置上。
这是他事先标记的起跳点,就在他踏在起跳点上的那1刻,身体突然像是矮了十几公分1样缩了下去。
这是他从高速水平运动突然静止后,身体在惯性作用开始蜷缩。
1道道水平冲击力从头到脚开始向他的腰腿传递过来,最后集中到了他的小腿和脚尖。
这部分的肌肉组织在强大的压力下开始向内收缩,当它们被压缩到极限的时候。
王小石的大脑发出了向上用力1蹬的指令,在生物电流的刺激下,被压缩到极限的肌群开始奋力向外扩张。
先前叠加的压力以及此刻肌肉群的扩张力结合到1起,形成了1股极强的爆发力。
如同弓弦被拉满后突然释放,嗖的1下将利箭射出1般将王小石高高弹射了出去。
“怎么可能?”
现场观看的张果维眼看王小石用这么快的速度进入最后起跳阶段,原以为这起跳的1步很难顺利完成,却不料起跳异常顺利。
“有了!”
赛场外,汪文培、陈正阳、朱建华几乎异口同声地说道,随后3人同时抹去了额头的汗水。
“good!”
电视机前的杰森轻轻吐出这个单词。
“这太奇怪了!他怎么做到的?”
随后他又不解的说了1句。
“耶!飞起来啦!”
挤在齐羽家看电视的同学们想不了那么多技术上的事,看到王小石跳得那么高,都情不自禁地高喊起来。
现场观看的葛琴没有做声,但双手合十握得紧紧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眼前的这1幕。
高高跳起后,王小石借助先前弧线助跑带来的向心力,在空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转体。
而后手向上1扬,随后又往下1压,就像1只大鸟展翅1般控制着身体重心依次有序越过横杆。
当他的上本身基本都约过横杆后,就剩下双腿还留在杆外,而且,由于他控制上半身重心不断加速下坠。
他的双脚正在加速撞向横杆,眼看这次试跳就会因他收腿不及时而失败!
“可惜了!跳这么高还是不可避免失败么?”
这是所有观看比赛现场观众的同1个念头。
就在大家感觉王小石这1跳似乎要失败的时候,就见他的双腿像是突然失去了骨骼1般。
如同1片丝绸1样顺着横杆绕了过去!
“好强的的柔韧性!好敏锐的空间距离感!”
“这是灵敏过杆技法!”
美国运动员基纳德不可思议地看着王小石刚才那过杆动作。
这是他们跳高教练科研团队对几十年来跳高运动员追踪调查了解后,发现有过体操、杂技训练的运动员。
在过杆时拥有无与伦比的空间感和平衡控制能力。
这些能力能极大提高他们过杆时的成功率。
由此,他们秘密研发了1种叫做“灵敏过杆技法”的过杆技术。
让运动员们在和同水平的对手较量时处于优势。
但现在,他们的技术优势却被中国人打断了!
“啪!”
这是王小石整个身体落在海绵垫上的声音。
回头1看,横杆稳稳的放置在跳高架上纹丝不动,这次试跳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