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天灾,税赋都减免了很多。
百姓也穷得叮当响,就算想走歪门邪道捞些钱,也几乎没有来路。
路仙草问:“秦大人是想给青山县创收?”
秦远山微微颔首。
“房山村和常家湾的窑厂和作坊,要给咱们县里纳税吗?”
秦远山摇头,“那些是村民自己的产业,他们也要分红,县里是不收税的。”
路仙草了然。
北宁真的很为百姓着想,没有苛捐杂税不说,能收的钱也都尽量留给了百姓们。
“县城的铺子呢?开铺子的商家,总是要交税的吧?”
她不管铺子的经营,还没问过卢伯和卢婶这些细节。
“铺子自然是要交税的,而且,咱们县里还有吉城下派的经事,专门分管商贸之事。”
哦?
说到这个,路仙草来了兴致。
“秦大人,我听说每个城池都有四大掌事,十二经事,请问他们是如何分工的?”
秦远山看她感兴趣,给她详细解释了一番。
“四大掌事,分管户籍人口、农业、商贸和水利工事。”
“说是十二经事也不准确,每个掌事下面其实是有若干经事的,但真正记录官职的,每位掌事就只有三个经事。”
“那其他人……其他人算什么?”
秦远山笑道:“其他人做事领俸禄,每年年底会考核政绩,成绩优秀者就会上升。”
“所以,三个经事位置的竞争,还是很激烈
的。”
凭业绩吃饭?
这样的竞争确实很残酷。
“经事们想要做出成绩,只在掌事身边待着是没有用的。”
“咱们吉城已经够大了,但也不需要那么多经事。”
“因此,有些县城,就会有经事入驻,咱们县里,就有分管商贸的贾利群贾经事在。”
路仙草明白了。
这就像举子考中后先外放做县令,出了成绩再往上升,或者调回城里做京官,以后就平步青云了。
“这位贾经事可有做出什么成绩?”
路仙草问的很直接。
秦远山咳了一声。
“贾经事,还是很有想法的,也做了一些事,只不过……”
“只不过目前,还没有见到特别有成效的。”
秦远山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路仙草又问:“秦大人,你也想在青山县办厂、开作坊?”
“对,不拘什么……当然了,要正当生意,于民有益那就更好了。”
“秦大人,办厂和开作坊都需要场地,你有闲置的土地吗?”
秦远山笑了起来。
“路姑娘,你是不是没有在咱们青山县逛过?”
她确实没逛过。
她常走的就是房山村来青山县的那条路。
到了县城,就去自家的药铺。
她熟悉的只有县衙周围的这几条街,也就是青山县的中心区。
秦远山道:“咱们青山县,原有的老作坊就不少,天灾大旱,少了很多人,现在好些作坊都是闲置的。”
“本来贾经事想把这些作坊当成商铺卖出去,我觉得不妥,一直
没有决断。”
路仙草问:“都有些什么作坊?”
秦远山思忖了几息,回道:“有一间,应该是酒坊。”
路仙草一下子蹦了起来。
<hr class=\"authorwords\" author=\"墨酒\" identityid=\"null\" />
新书求支持!收藏,点.击,好评,订阅~求一切!
小可爱点点收藏加书架啦,谢谢啦^_^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