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言简意赅地给常晞介绍着:“这间屋原本是间佛堂,后来老太君请高人算过,说方位不太合适,便把菩萨供到东边的里间去了,这里就改成了藏书的屋子,您看看有什么不合意的,只管吩咐老奴去办。”
“多谢妈妈。”常晞含笑致谢,打量起屋里的布局陈设来。
果如林妈妈所说,这屋里有1半的地方都放着人高的大书架子,上面密密麻麻摆着书,左侧白纱糊窗,窗外能看到1条平坦的青石板路,路旁错落着35处石头景观,不远处的月洞门两旁种着两株芭蕉,浓绿的叶片如翠盖般舒展着,带着1股勃勃的生机。
窗下是1张花梨木书案,想是已经用了许多年,木头的表面都变得光润了,书案右上方摆着簇新的笔砚,小匣子里插着1把纸扇、1把轻罗圆扇,书案左边是1个黑漆描金的4喜攒盒,里头盛着几样漂亮的小点心和果子蜜饯等甜食。
这是把她当成小孩子来招待了。
常晞不由得笑起来:“祖母和妈妈安排得实在妥当,我瞧着并没有什么要添减的。”
林妈妈笑眯眯地道:“老奴可不敢居功,这都是老太君吩咐的。”
常晞又跟老太君真诚地道了谢,仍旧回到西里间,半夏替她挽了袖子,用1根月白绸带子系了,老太君派来的小丫鬟则在旁边帮着研墨。
常晞翻开桌上的《心经》,古拙朴实的字体立刻映入眼帘。
竟是1本古籍!
到了这时候,常晞又1次对宣平伯府的底蕴和实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规整的小楷1笔笔落在纸上,纸是8分的半熟宣,笔也不知是什么做的,书写时顺滑流畅,常晞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慢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外间有个才总角的小丫头在门口探头,被半夏看了个正着。
那小丫头也不见慌乱,反而笑嘻嘻上前几步,悄声道:“老太君那里正摆饭呢,在偏厅,请2奶奶过去吧!”
半夏听她言语俏丽简便,笑着点头,给她手里塞了块碎银子,小丫头大方收了,又退了出去。
“什么时辰了?”常晞搁了笔,揉着发酸的脖子问道。
半夏忙笑道:“已经午正了,老太君屋里传午饭呢。”
这么快!
自己有多久没能这么全神贯注地做1件事了?
常晞笑了笑,由半夏扶着去了偏厅。
--------------------------------------------------------------------------------
老祖宗的规矩,食不言,寝不语。午饭又只有老太君和常晞两个人吃,常晞自然不会贸然搭话,寂然饭毕,2人漱了口,吃了茶,常晞和林妈妈两个1左1右扶了老太君回到罗汉床跟前坐下了。
“1上午抄了多少?”老太君看着常晞白里透红的面庞,笑着问。
老人家的性格端方,常晞觉得还是有话直说最好,于是笑道:“我写得有些慢,只抄完了4张纸。”
老太君果然并不介意,反倒安慰她:“你头1次抄,自然要仔细些,只要张张都可用就行了,有时候,慢就是快。”
这话说得颇有深意,常晞微微1怔。
早有丫鬟捧了几张抄经纸过来,请老太君过目。
工整端正的小楷,每1字的间距都大致相同,看得出来,抄经人的心情沉静,不骄不躁,可那1撇1勾却又都写得利落简断,没有1丝1毫的拖泥带水!
老太君惊讶地看了她1眼,嘴唇微动,最后却什么也没有说。
常晞自认抄写得没什么问题,于是又坦然回了书屋,洗了手准备再抄。
林妈妈却忽然进来了,手里捧着1盘水灵灵的樱桃。
“这是宫里赏下来的,老太君吩咐给您送来,叫您先吃些再写。”她的眼角溢满了笑意:“这汁水容易弄脏纸,您随我到那边坐坐吧。”
这是不是说明,老太君对自己也比较肯定呢?
常晞从善如流地跟着去旁边吃樱桃,心里想着如何进1步获得老太君的好感。
老人家已经说了不想再管事,可有些大事,绝不能由着公公和何鸿阳的意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