铄哥儿还不会说话,看见大太太冲着自己笑,他也咧开小嘴“咿咿呀呀”的拍手笑起来。
“哎呦!我们铄哥儿能听懂大人说话了!真聪明!”大太太1把抱起他来,使劲在他脸上亲了1口。
常昭和常晞互相看了1眼,又顺着大太太的口声夸了几句,出门找大奶奶去了。
“今年东西虽然少,但我听娘的意思,还是想好好操办1番。”大奶奶解释道:“家里今年遭了不少事,好在如今都顺过来了,趁着过年更要好好祈福,保佑咱们家来年1切顺遂。”
“大伯母和我们想到1块儿去了!”常昭笑着把过节的单子拿给她看,又道:“帽儿胡同怕是要好好布置1下,嫂嫂可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叫我们来就是了!”
大奶奶笑道:“那边儿的事就够你们费精神了。我这边有娘,还有你们4嫂,没什么可操心的!”
众人说笑几句,又商量了些细节,1起去看了4奶奶,这才打道回府。
--------------------------------------------------------------------------------
常家大房新添了孙子孙女,3房新出了1名举人,孙氏又怀着身孕,都是大喜事,于是今年这1番热闹更比往年不同,也不消细说。
过完了大年,众人又忙着吃年酒,走亲戚,清东西,1转眼就到了3月3。
大房的常明独自去了随安老家,他的长女玥姐儿也定下了1门不错的亲事;
常昭今年就要出阁了,永宁侯府频频派了人来送礼问安,常家上下人等都是1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建平伯府的林老太君终于还是没能挺到7十9岁的生辰,刚过了正月,就在1众孙男娣女的哀声中西去了,林家上下顿时由喜换丧,1应宴请应酬也全都免了;
常晞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划起来。
常家3房并没有分家,公中的产业1大半在南方,由2房打理。京都周边和东北还有不少铺子、田地,由家里的老管事们打理,或收租或自己开店,年终再算总账。
上几辈的媳妇们带过来的陪嫁多少不1,如今都分给了各自的儿女们,算在各房自己的名下。
而3房这边就比较特殊了。
因为常子卫先后娶了3个太太,太太们带过来的陪嫁,加在1起也是1笔相当不小的数目。
当初前头两位太太没了时,常子卫便与她们娘家商定了,将两位太太的陪嫁都1分为2,1半带回她们娘家去,1半留下来给子女们。
原配太太留下的1半陪嫁又分了3份子,分别给了常晖、常昭和常晴;常晞的母亲只生了她1个,她便独得了母亲的1半陪嫁。
算起来,家里这几位少爷小姐们,倒要属她的身家最为丰厚了。
于是这几日,常晞捏着母亲陪嫁的地产单子,细细盘算起来。
单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京都的铺子1间、京郊的铺子两间、京都的3进宅院1间、江南的铺子3间、水田5十亩、山林5十亩、沙地1百亩、坡地1百亩、旱地1百亩、庄子若干处······
这些田庄有1大半都租出去了,剩下的0星几处用来安置母亲身边那些出府荣养的人,连着铺子的租金,1年也有上千两银子的收益,存到现在,算上利息已有将近1万两了。
其实就算她什么都不管,这些收益也足够她过1辈子了。
但是,1味混吃等死可不是她的性格。
再说了,按照她的想法,她以后会嫁到1个家境平常、人口简单的普通士族家里去,钱财上大帖小补是免不了的,相当于是花钱给自己找了1处安身立业之所。
所以,只有手里有了源源不断的银子,才能保证自己在夫家的话语权。
况且,她手下还有那么多人要养,那些人辛苦跟了自己1场,总要给他们也谋个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