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父王年迈体弱,如今又有此1病,臣心中实为担忧,臣如今嫌疑未脱,不敢奢求陛下放臣回毅王府侍疾,但臣有1子,却和此事无关。”
“父王素来喜爱这个孙子,还请陛下恩准,让其陪父王回府,小心照料,替臣略尽孝道。”
应该说,毅亲王世子的反应还是很快的。
他的这1番话落下,底下顿时又不少宗室亲王,对他好感颇增。
宗室之内,讲究的不是什么律法规矩,大家同宗同源,讲究的是亲亲之谊,孝悌之道。
很明显,毅亲王世子的这番表现,很合他们的心意。
于是,郑亲王率先开口道:
“陛下,毅亲王世子1片孝心,实为可嘉,请陛下恩准。”
礼亲王也跟着道:
“陛下,郑王所言甚是,今日之事,实在荒谬,荣郡王和阳郡王2人,大闹宫宴,蓄意攀诬不说,如今竟将亲父气的昏厥,如此不忠不孝之辈,所言岂可轻信?”
“以臣看来,当将此2人关押到宗人府待审,以安宗室之心。”
礼亲王所说的,基本上就是在场大多数宗室的想法。
应该说,礼亲王能够在宗室当中保持这么长时间的贤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擅长见风使舵。
此言1出,不少宗室亲王也跟着附和,想要尽快解决掉这场糟心的闹剧。
“陛下,今日宫宴,君恩臣等领受,但是毅王叔既然有恙,我等也不好继续饮宴,还请陛下将荣郡王等2人押到宗人府候审,散去此宴吧!”
天子似乎也有些心动,皱着眉头犹豫不定。
见此情况,底下的左丞相慕容复却有些按捺不住了。
瞥了1眼旁边被毅亲王昏厥吓得发愣的荣郡王2人,他不由暗骂1声废物,就这么被毅王那个老东西1闹,就变得这般6神无主,怪不得这么多年1直没成什么大器!
这桩案子,是肯定不能当廷审下来的,齐枫所求的,也不是在殿上就定了毅亲王世子的罪,而是要重审此案。
现如今这帮宗室只提要关押荣郡王等人,却对毅亲王世子只字不提,还说什么重审?
何况,他们要将这件案子重审,那就要定死!
毅亲王世子这些年积累的名声,和荣郡王,阳郡王这两个劣迹斑斑的混账,对比实在太过明显。
所以如果要定他的罪,那么整个审案的流程就必须要透明,不然的话,很容易让宗室们质疑结论的公正性。
单凭宗人府,要扛住这么多的宗室亲王的压力,实在是有些困难。
何况,这件事情最大的作用,是在朝野掀起舆论。
可是宗人府管理的都是宗务,整个审讯核查的过程都是对外保密的。
都保密了,还掀的起什么风浪。
再有就是大宗正齐洋,乃是礼亲王之子,事情发生到现在,他这个最该说话的宗正却1直闭口不言,态度值得玩味。
想想齐枫的交代,无奈之下,慕容复只好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无论荣郡王和阳郡王为何而向朝廷举报,此等涉及先帝尊严之事,都不可轻忽,理当详查。”
“宗人府虽掌管宗务,但是从未审过此等大案,何况此案重大,仅凭宗人府,恐怕结论很难服众。”
毫无疑问的,慕容复的这番话引来了在场大多数宗室的不满。
不过,鉴于慕容复左丞相加国丈的外戚身份,威名赫赫,很多的宗室都只是对他怒目而视。
顶着这么多不满的目光,慕容复深吸了口气,虽然有些无奈,但是还是坚定的道:
“陛下,事涉先帝,又是宗务,并非小事,臣请陛下恩准,由宗人府主审,廷尉署,御史台协同审讯,查明真相,还毅亲王世子1个清白。”
话到最后,慕容复还是略微委婉了几分,但是依旧挡不住宗室们对他扑面而来的怒意。
不过,慕容复的这个举动虽然得罪了宗室,但是却也符合在场大多数朝臣的心思。
宗室当中出了如此事务,不管是为了朝廷的尊严,还是皇家的体统,大臣们都必须要查个清楚明白。
如果有机会的话,大臣们也不吝于借此机会,再打压1番宗室。
当然,也有嗅觉灵敏的,比如崔健,隐隐察觉到了这桩案子背后可能引发的隐患,眼中露出1丝担忧之色。
但是总体而言,大多数的朝臣,在习惯了朝廷打压宗室的前提下,都还是倾向于好好审1审的。
于是,众人都抬头看向天子。
这1次,天子倒是没有“犹豫”很久,沉吟片刻便道:
“既然如此,就准慕容左相所请,由宗人府,廷尉署,御史台联合审讯,宫内也会派人监审,详查此案。”
说着,齐枫扫了1眼底下跪着的荣郡王等人,继续道:
“不过,礼亲王叔祖说的也有道理,今日之事,乃是荣郡王和阳郡王2人挑起,你2人搅乱大宴,当众大闹,理当惩治,便暂关押于宗人府大牢,待此案查明,再行处置。”
“至于毅亲王世子,朕念其1片孝心,准其回毅王府,与其子共同为毅王叔祖侍疾,但不许出府,亦需配合宗人府审讯,证其清白。”
如此处置,虽然不算是最好的,但是也算勉强照顾到了双方的意愿。
因此,两边也都没再多说,各自行礼,这场大宴便算是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