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上任兵部尚书的命运定下了,天启又接着开口询问魏忠贤道:“这本兵1职不可久缺,朕有意以现任刑部尚书黄克缵老先生为兵部尚书,可是御史们也不同意,也有阁臣说黄老先生年岁太大,不适合此重要职位,大伴对此如何看啊?”
魏忠贤想了1下,从容的答道:“回禀皇上,老奴认为黄老先生为人正派清廉,又富有经验,老奴听说,黄老先生早在神宗8年,就中了进时入朝为官,历观当今诸位重臣,恐怕在为官经验上,没有能出其右者。并且黄老先生早在神宗3十9年,就因为“惠政甚著,以平盗功”,加至兵部尚书,神宗4十7年,有加理京营戎事,在兵事上也非常熟悉。神宗4十8年,黄老先生受神宗顾命,褒为“安邦固本大臣”,如此可以看出,黄老先生的为人和能力,因此老奴认为,如今由黄老先生担任本兵1职,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有人说黄老先生年龄太大,老奴观黄老先生精神矍铄,头脑清醒,如此就算年龄大些又如何?而至于有人弹劾黄老先生,老奴以为,那还不是有些人认为黄老先生不愿与他们结党营私,因此就要群起而攻之而已,纯是为了私心而不是为了公事。”
天启想来想,发觉魏忠贤说的也对,他也知道,这黄克缵并非东林党人,而那些东林党,可是1向秉持着你不加入我,我就要弹劾你的原则,不仅攻击对手,就连无党派人士也不放过。想到这里,他更加坚定了要任黄克缵为兵部尚书的决心。
天启转眼间看到魏忠贤还跪着,连忙伸手将他扶起,对他说道:“大伴快起来,朕方才说过,谁真心为朕做事,朕心中自然明白,今日也在后花园这里歇了这许久,就先回乾清宫吧,你去请首辅大人和黄老先生来1趟。”
魏忠贤赶紧离开去请人,等到转到无人处,才对身后的心腹小太监说道:“去告诉张鹤鸣和严亦飞,他们的事咱家已经办了。”
那小太监迟疑了1下,对魏忠贤说道:“魏老公,可是那兵部尚书1位,就这么交给那姓黄的老头了啊,那黄老头可没向公公您表过忠心呢啊。”
魏忠贤阴阴的笑了1下,敲了1下那个小太监的脑袋,对他说道:“你懂什么,只要不是那可恶的东林党的人当兵部尚书,对咱家来说就是1场胜利,现在咱们羽翼还不太丰满,贸然安排咱们的人也太过显眼了些,不仅那群御史不会放过咱家,就连皇上也会起疑心,不如就让敌人的敌人去当这个兵部尚书,等咱们有能力压他们东林1头了,再安排咱们的人上位。”
……
十日后,接到召见圣旨的严亦飞大吃1惊,天启皇帝竟要召见自己,那过来宣旨的太监便是魏忠贤手下的1个小太监,领着几个锦衣卫奉命前来宣诏。
接旨时,严亦飞正在召开石城岛军政扩大会议,他的游击将军府可谓是坐的满满的,听到了天启要召见自家主官,整个大厅都沸腾了。
那太监也是上下仔细打量着严亦飞,他心中暗暗称奇,1个还未正式接任的小小参将,竟能蒙圣上亲自召见,这严亦飞是什么来头?”
他打量严亦飞良久,说道:“严将军,随咱家走吧,咱们1同回京。”
严亦飞赶忙说道:“公公请稍待。”他吩咐张文斌他拿出1大锭银子以及几块小些的银子。笑容满面地将那大块银子塞给那太监,又把那些小块银子给了他身旁的几个锦衣卫,随后低声对那太监道:“这些银钱,是下官1点心意,还望公公不要嫌少。”
那太监掂了1下手里的银子,心中大喜,这严亦飞1出手就是5十两银子,果然大方,这次宣诏,走得值。
他笑呵呵地将银子收好,说道:“早听
闻严将军豪爽忠义,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见面更胜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