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人守一座城池,如果粮食再能吃个几年,对于黎民军来说,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破城。
尤其是拓俊京还是个有才的军人,林峰有理由相信,他会让黎民军付出至少几万人伤亡的代价。
这是林峰所不愿意看到的。可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也别无选择。
可现在好了,拓俊京想要兵行险着,还被他们算到了。那么只要在外野战,对黎民军就很有利,付出的伤亡代价远小于攻城。
林峰一边假装让前线军队继续攻城略地。可实际上,至少抽调出六万兵力,就是要埋伏拓俊京的大军,歼灭高丽这最后的希望。
为了摸清楚拓俊京他们的动向,林峰也是将所有斥候,情报人员全部派出去,务必查到这只军队的动向。
与此同时,林冲率领三万大军出城,与高丽与泰封联军决一死战!
拓俊京虽然走了,可他让自己的副手全权指挥作战。虽然拓俊京放弃了这只军队,可也不代表,他就没有心存幻想,希望这只军队能打赢。
毕竟三十万对战三万,十个人打一个人,拓俊京还是抱有幻想的。
开战那一天,双方摆开架势,林冲的三万大军,组成了一个大型回形阵。
这个阵型的好处,就是可以兼顾各个方向,也更加灵活,方便临时变阵。
虽然知道拓俊京的主力跑了,可林冲他们也是全力以赴。光各种火炮就超过两千门,减震弹簧组成的钢弩
也有三千架。同时扭力投石机也有一千门。
这么多装备,绝对是黎民军打过那么多仗以来最豪华的一次。
其实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战炮兵是主力,光操控火炮,投石机的炮兵就有一万多,剩下的就是步枪兵,投弹兵。
当然,林冲不可能没有任何后手,他还准备了一个军的骑兵,不过没有跟过来,而是隐藏了起来,关键时候可以增援。实际上,林冲投入的兵力达到四万多。
可即便如此,双方的兵力差距也无比悬殊。而这一战必将载入史册,而且这一战的兵力人数十分详细,而是实际记载。
这一战的人数记载,在后世几乎没有多少争议,因为这一战的记载,是林峰亲口下令要用实数记载,绝不能用号称。
虽然这么一场战争没有多少决定作用,可在历史上很有名,人数兵力太过悬殊,在后世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当然这都是后话。
林冲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一眼望不到边的敌军,心情还是很澎湃的。虽然少了拓俊京,让他很遗憾,可面对这么多敌人,林冲不激动是不行的。
敌人很多,通过望远镜,林冲看到敌人在调动,朝着黎民军两侧转移兵力。很显然,他们是打算三面,甚至四面一起强攻,发挥人数有数。
林冲却不为所动,他们的阵型就安置在一个土坡上,这个位置最合适防守。
因为是黎民军主动要求决战。阵地是精心准
备的,他们挖了大量的壕沟,地上插了大量削尖的木桩,还有大量带倒刺的铁丝网,隐藏在覆土之下的铁蒺藜,外围还埋设了地雷。可以说阵地是武装到了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