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他是在公共社交场合的隐形人。
另一方面,随着顾为经越来越有名气,在整个美术学院的范围内,乃至在整个汉堡市的范围内,似乎又多了很多偶遇顾为经的传说。
有人说,自己在学院旁的某家咖啡馆里,时常能够看到那位年轻画家跑去喝咖啡。
有人信誓旦旦的告诉大家,就在两周前的一个夜晚,在易北河的河畔,她遇上了正在散步的顾为经,那时他正在下车,尽管自己只看到了对方的一个背影,她还是立刻就认出了他。
“因为他身上弥漫着一种如诗人一般忧郁的气氛,那情景又很气势惊人,就像是遇到了狮子一样。”
这篇推文立刻就被人喷了。
很多人看外国人通常都有一点点的脸盲,夜晚,河畔,远远的看到一个背影。这些因素全部加起来,你说你看到的是“jackie chan”都行,凭什么说那是顾为经。
而且。
从背影里就看出一个人有诗人般忧郁的气质,这事儿太玄了。
气质根本没有办法准确的定义。
质疑者还发出了两张图片,一张是一个男人的老式的素描画像,他身形纤瘦而鼻梁英挺,有着希腊雕塑式的清晰颌线与忧郁而含情的眼神。
备注说——这是一张来自十九世纪剑桥的素描肖像,肖像的主人是拜伦男爵。
“这个……叫做拜伦。”
然后是第二张照片。
看上去来自深夜的一家日式街边烧鸟店,一个圆的惊人的胖子正抱着一只香葱鸡屁股啃的很是深情,肚腩大到必须要放到膝盖上。
备注说——这张照片是几年前,被狂热粉丝跟踪偷拍的。
“这个叫做酒井一成,江湖传言,他年轻的时候,也被同学们叫做忧郁的拜伦。”
那么。
你所谓的远远望见了诗人一样的背影,到底看到的是哪一种。
再说了。
忧郁的背影和气势惊人这两件事本来就有一点点的矛盾。
这个语句符合美感,但这个现实不符合逻辑。因此很明显,这又是一桩那种谁谁谁在哪哪哪里偶遇明星,说的有鼻子有眼,实则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都市奇谈。
谁也没想到。
这件事居然极快便迎来了反转。
号称在易北河的河畔偶遇顾为经的女画家在ins上也po出了一张照片。
照片很暗,曝光也有些模糊,看上去是用手机的长焦镜头在夜间抓拍的结果。
黄色的polo小车停在步行道的旁边。穿着古巴领亚麻上衣的年轻人靠在打开的车门边,侧着身体,手肘撑在车顶,掌背托着腮。
男人被夜色朦胧的城市灯火衬托的有一种诗人似的忧郁。
而车门里。
一只肥的惊人的猫坐在后座上,弓着背,爪子紧紧的抠着织物坐垫。一副猫猫就是要坐车车,“就算是你今天打死我,就算是从易北河的河岸上跳下去,也休想让本大爷下车走一步路”的凶狠模样。
不得不承认,那只猫真的气势惊人,看是去就像炸毛的狮子一样。
水彩系的二年级学生莉莉转发了这条消息,并且加以证实,没错,那就是顾为经所养的那只有趣的猫猫。
除了这个小插曲以外,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人晒出了在博物馆岛和顾为经的合影。
有位年轻的空调修理工找到记者,赌咒发誓的说顾为经买走了一张他的画稿。
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总之,顾为经最近在干什么,即使对汉堡本地的艺术家们,甚至是对马仕画廊的人来说,也像是个迷一样。
大家觉得在一场非常成功的个人画展之后,顾为经暂时失去了目标,也暂时的失去了动力,任由自己沉浸在无所事事的悠闲之中。
一个还不到二十二岁就将个人作品卖到100万英镑的画家,完全有资格要求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给自己去放一个长假。
这种事情真的很常见。
比如那位“猫王”布尔——就在他的个人作品成交价格即将打破人类历史记录的时候,不就头也不回的消失在了荒野之中,就这么消失了整整十年,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用唐宁的话概括一下,便是精神属性值点的不够,缺乏巨大的野心和坚定的目标,所导致的“成名后抑郁综合症”。
不够成功的画家往往会死于落魄。
特别成功的画家又多有死于抑郁。
这是属于艺术行业所独有的黑色幽默。
部分参加驻校艺术项的同学,是寥寥少数几个在这段时间能够时常出入顾为经的画室,和他本人有所接触的人。
他们倒没有发现顾为经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
他和往日一样的平静,和往日一样见到你的时候会给你打招呼,面对同学和他开的那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总是会微笑。
唯一的区别只是——
顾为经画室的会客间里在书架、照片墙、从英国买来的半只残破的现代工艺塑像之外,多了一个橡木的画框。
它就放在原本摆满了装着很多学术论文的活页夹以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那一层,画框里放着从遥远的佛德角寄来的半身水彩自画像。
每此同学们来到画室,当大家推开大门,便经常能够看见顾为经一个人坐在窗边的沙发上,静静的对着书架之上的水彩画稿发着呆。
——
“是他么?”
“应该是吧,我们可以要个合影。”
“我不想认错人,这显得的太尴尬了。”
“我觉得的是。”
“别着急,先去找找照片。”
汉堡市郊一间原本由咖啡馆改造而成的小画廊里,这场低声的争论已经进行了不短的时间。站在走廊里的两个男人,装作被眼前的一幅名叫“梨子、帽子和猫”的油画突然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他们的目光则时不时落在角落处另外一名年轻的顾客身上。
他大约20岁出头?
不好说。
有些时候四十来岁亚洲人落在他们眼中,看上去也像是在上大学的年纪。
年轻人穿着蓝色的加绒衬衫和深色的裤子,坐在角落处的沙发上,双手十指交叉垫在下巴下,凝神望着墙上的一幅色彩鲜丽的作品。
他整个人安静的像是一尊雕像。
愿意在工作日的下班时间,逛逛这间叫做“哦,这该死的一周该结束啦!”的小画廊而非在单身酒吧消磨时间的人,多少内心里都有些文青气质。
所以。
在这个年轻人走进画廊的那一瞬间。
他们便察觉到了这家伙……似乎很像是最近一桩传言里的主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