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林手手持喇叭讲道:“人要脸树要皮,人家拿钱给我们建新村,我们还不领情,还得要人家把建房的钱掏给我们,还要不要脸?”
人群里没有人答话,只有郑英杰回道:“是给你们崮上的二十几户建房,不是给全村人建。”
刘广林料定有人会这样说,接着问道:“他们为什么要给崮上的二十几户人建房?”
这次有好几个人回答:“不是为了建旅游景点吗?”
“对,是为了建旅游景点。”
刘广林强调说:“是为了建红色旅游景点。我不知道景点的导游讲解词怎么说,但我觉得肯定离不开我们郑家峪人当年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军队伤员,是在给我们郑家峪人长脸。
我从小在战地救护所那个山洞里进进出出,看到山洞内头顶的石壁上有人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鸡公山战地医疗救治所几个字。
爷爷说那个年代出自保密需要不能把战地医疗救护所的牌子挂到洞口,但从这个战地救护所伤愈的战士们把鸡公山这个地名写在了山洞中,刻在了他们的生命中,他们永远也忘不了鸡公山下的郑家峪人。
这是我们郑家峪人的荣誉。
这个荣誉不是我们今天在场的人争的,是我们的祖辈、父辈争的。
你们今天的行为,是在给我们郑家峪这个红色纪念地上抹黑。
你们的行为直接的看是阻止了为我们在崮上住的二十几户人家建房。可是你们想没想过,这二十几户人家搬不下来,上面的景点就没法子建成?”
又是郑英杰打断他的话,“旅游景点建成了我们郑家峪人得个虚名,门票钱还不都是被投资建景点的人赚了?”
刘广林说:“能有那么多钱投资的人肯定不是傻子,人家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收门票钱是合理的。但是大伙想没想,他们不可能把在景点上收门票的人、打扫卫生的人、指挥停车的人都从外地带来吧?
最方便到这里来上班的人是不是我们郑家峪的人?
外地游客来了是不是还要购些当地土特产,景区投资人建大酒店,挣大钱,但更多的当地游客不用住酒店,个人全家出来旅游的人是不是想吃特色、少花钱?”
他看了人群里面那个年龄最大的人一眼,说道:“三表叔,你不是年年过年的前十多天里每天都推着小车赶四集卖你们家的花生大米糕吗?景点建起来以后,你不用赶四集,一年到头天天可以出摊卖米糕。
铁锅炒花生咱们谁家不会?城里人就好这一口。
总之,景点一开钞票会来。
这会就说这些,站在我左侧的退伍军人和黨員、團員们,你们无论想通想不通,今天必须与我一同村去,这是纪律。
英杰表叔,你虽然没有站到我的左侧,但你还是黨員,咱们也一同回去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