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朱棣捋着自己的胡须,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为了区区一些钱财,搞得天下动荡,民不安生,那就是得不偿失。”
“小琉球的百姓之所以能够生活富足,那是那小子基础打的牢,更重要的就是地方小。”
“而且这些商家们遵照规矩做事,可是放眼天下这件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从京城发出诏令到地方,远的话需要十天上下,更不要说审理案件了。”
姚广孝这个时候轻轻点头赞同,不过他口中却是说道。
“小琉球那边实行的是配给制,也就是说每个商家需要携带小琉球急需的生活物资。”
“而且这些生活物资是平价交易,以此来换取小琉球的商品。”
“这个方法的确巧妙,而且这些商人也能够获得实际的利益。”
“不过陛下考虑的也是此种方法不能长久。”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商税是可以加的,不过需要谨慎一些。
至于说的最后一句不能长久,那就是纯粹给朱棣一个台阶了。
这天下的事情哪有什么十全十美?
诚然跟朱棣考虑的一样,大名天下这么大,如果普遍加商税,商品必然价格提高。
尤其是跟百姓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
这些东西一旦得不到满足,必然会怨声载道。
朱棣更明白一个道理。
如果这百姓一直都很穷,什么都没有,他们反倒对日子没有什么怨言。
可是如果你给了这些百姓更好的生活,然后再将
其慢慢剥夺。
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些怨气积压,时间长了必然会出大问题。
要不然过往的历朝历代的帝王,怎么会允许地方宗族的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帝王下放权力给宗族。
双方在利益层面就可以实现捆绑!
这种利益相关是非常牢靠的。
因为每一次改朝换代,也就意味着这种利益就会出现松动,重新分配。
当然随着时代的推移,宗族的势力越来越大,这种权力逐渐固化。
这也就逐渐形成了,地方宗族势力,有能力挑战官府权威。
到了如今大明朝这种地步。
虽然说有了元朝的大清洗,可是大浪淘沙之下剩下的宗族势力,那可是一点都不弱。
作为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
朱棣当然想要做出一种改变。
但是就是因为想要做出改变,他必须要先考虑后果。
所以听到姚广孝这话以后,他皱着眉头大殿里面缓缓走了几步。
“天下之事纷乱至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同气连枝沆瀣一气。”
“这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恐怕不是那么好办的!”
姚广孝对于这番话并不意外,他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
“之前在小琉球,贫僧还见过一幅海图,当时王爷还说过。”
“天下之大远非常人之所能想,既然现如今,可以远洋航海。”
“若是能够绘制出天下地理图志,让世人知道这世间是何模样。”
“必定会名垂千古,芳名永传!”
说别
的朱棣还有些犹豫,可是这件事情朱棣那肯定是很在乎的。
原本自己的皇位得来的就不正规。
虽然说后来有了传位诏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名正言顺。
可是他必须要做得更好,才能堵住别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