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听到这话以后轻声开口说道。
“老子道德经有言,吾有三德,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
“陛下一直犹豫不决,在贫僧看来反而是天下百姓之幸也。”
“天下之人尚不知这科举改革之事有何好处,倒不妨等上一等。”
“如今这小琉球之事在全天下广为流传,这是陛下最好的试金石啊。”
朱棣精神不由的一震。
在这话里面,姚广孝说的很清楚。
想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就不能太过于激进。
必须要等到天下人都意识到,这件事情必须要做了,再顺势而为,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此所谓不敢为天下先!
于是他哈哈一笑说道。
“这话说的不错,而且这一段时间,研究院那边也做出来一些好玩意儿。”
“既然如此,倒不如退而广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父皇当年眼光果然长远,如果不是看了父皇的手稿。”
“朕也做不出今日之事来。”
这是他发自于内心的感慨。
说老实话。
朱允熥做事情我行我素,让人头疼不已。
有的时候朱棣都感觉有些头疼。
可是每每这个时候,他的脑海里面就会浮现出朱元璋亲笔写的那些话来。
道无穷时,人有尽。
这世上的事情方法有很多,孰对孰错?谁也不知道,人的一生太短暂了。
朱元璋之所以会这么说,也就是对朱允熥充满了期待。
希望自己这个宝贝孙子能够为大明趟出一条光明大道!
能成则好。
不成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总归比什么都不做,要强的太多了。
姚广孝脸上也是露出一抹感慨之色。
“太祖一生坎坷,经过几许大风大浪,自然对于世事看得通透。”
“瀛王虽然说形事风格让人不敢苟同,不过也是身具大气象之人。”
“更为难得,就是这位王爷心无妄念而怀天下。”
朱棣听到这话哼了一声,看了他一眼。
“言过其实了吧,这小子有这么高的情操?”
话虽然这么说不过他心里面却是真的是这样想的。
就拿这次白莲教的事情来说。
明明有更简单的方法去做,他偏偏要挑更麻烦的路去走。
就是不希望死更多的人。
身为帝王,朱棣觉得这是有些妇人之仁。
毕竟大明帝国最重要的敌人是草原上的那群游牧民族。
至于白莲教现在根本成不了气候。
斩草除根也能够以儆效尤!
不过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意。
原因无他。
朱允熥这么做,让朱棣也觉得他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
或者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当皇帝的事。
要不然他做事情怎么可能顾头不顾腚,没事给自己找事儿?
姚广孝淡然一笑并没有开口回答。
两人一时之间不再说话,清风徐徐吹过房间。
朱棣偏头看向窗外景色。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这首诗出自于元杂剧两团圆。
全诗为。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日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姚广孝听完之后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