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做事情可以想一出是一出,完全不用考虑其他的事。
可是朱棣不行。
他身为皇帝,在考虑事情的时候还要照顾到朝廷之中方方面面的关系。
在很多平民百姓看来。
身为天下之主,万民敬仰的皇帝。
想要做什么事情就是一句话而已,下面就有人乖乖去听命行事。
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国家之大方方面面的事情,光靠一个人根本就处理不过来。
所以只能靠这些文官集团去帮助皇帝治理。
可如此一来权力滋生腐败。
这种情况无可避免。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皇帝只不过是跟这些人通过某种形式进行妥协。
将大明的利益进行合理分配。
跟文武两大集团,通过某种默契来完成这场利益瓜分的盛宴。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长治久安。
如果一个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引得某种势力进行反扑。
就像是朱允炆一样。
他要不是昏招频出,怎么可能那么容易丢掉了自己的皇位?
说白了还是他太过于信任身边的几个文官。
引起来了武官集团的不满。
更重要的就是。
他想要动田亩制度,这就触及了文武两大集团的根本利益。
否则的话,以朱棣区区一个藩王的实力,怎么可能那么顺利的连战连胜,最终夺取皇位?
这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忠义或背叛,进行一刀切就能够看清楚的。
朱棣是马上取得天下!
而这种时候威望一
时无两,再加上不少大家族在这场战争之中受到了损失。
这些人都实力也有所削弱。
否则的话,想要推行摊丁入亩,肯定会引起天下动荡!
而建文旧臣一派的官员,因为站错了队,所以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他们想要重新站入到朝堂之中,必须做些事情来巩固自己的利益!
否则的话,他们将会受到靖难之役的那些文武功臣集团的排挤。
毕竟蛋糕只有这么多,能少分一点自己就能多得一点,这道理大家都明白。
可以说当一名官员走到了一定地步,对错已经不重要了。
反倒是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他们还会站起来支持摊丁入亩,这也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但问题就是这些道理他明白,那些朝廷大员们也是心知肚明。
而朱允熥心里明白不明白呢?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朱棣感觉心情无比烦躁。
最终他挥了挥手吩咐道。
“回去换身衣服,随朕一起出宫。”
郑和心里明镜似的,现在天色已晚,皇帝说换衣服肯定不是百仪仗,而是要微服出宫。
于是他匆匆的出门去准备。
过不多时,朱棣带着他离开王宫直奔朱允熥的住处。
到了门口,护卫伸手阻拦。
“无诏令不得入内!”
郑和抬手举起一块令牌。
那护卫一看,连忙低头退下。
郑和退于一旁,让朱棣先行自己尾随而进。
一路之上自然没有人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