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这种事情我也没有信心做到最后一定能获得成功。”
“不过我觉得是好事,总要尝试一下,总不能烂在心里面,你说对不对?”
姚广孝轻轻点头。
“能够随思而动,已经可以称为大才!”
而朱允熥则是摆了摆手。
“老和尚,我是什么样的人,用不着你来拍马屁。”
“不过朝廷里面的情形你比我更了解,当皇帝考虑到的方方面面更多。”
“不管皇叔心里面怎么想的,但是他必须要知道一点。”
“那就是我做的事情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这时候姚广孝则是眼睛微微一眯。
“王爷这话说的应该不对吧?”
“哪里不对了?”
“王爷应该说这是对大明未来的一种尝试!”
“这不都一样吗?”
姚广孝轻轻摇了摇头,开口解释道。
“纵观王爷的所作所为,的确是深谋远虑,着眼长远!”
“但是如果真的朝廷进行了科举改革,必定会掀起那些读书人的反抗之心。”
“如今天下刚刚安定,陛下怎么可能这么做?”
朱允熥以前没有想明白这一点。
不过经过这次书生的事情,他已经感觉到了。
于是轻轻点头。
姚广孝继续说道。
“王爷做的事情,从目前来看的确是有好处,但也同时也是贻害无穷!”
“格物之学的确能够让人学到许多东西。”
“但是每个人见识才能都有局限,如何能够要求他们一心为国呢?
”
“儒家一派一直倡导礼教希望天下官员能够忠君爱国,可是天下官员呢?”
这话不需要回答。
姚广孝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
儒家学派一直都在强调个人道德修行,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加尽心尽力的为君王效力。
可是最终的结果如何?
表面上道德的文章,私底下贪污腐败的官员比比皆是。
从古到今,未有断绝。
如果进行了科举改革,好处是有,但是同时也会让人蜂拥而上。
在有道德约束的情况之下,官员的素质还不能保证。
现在将这层约束给削弱了许多。
那么选出来的官员又会是什么样的?
说到底,姚广孝那可是集儒道佛三家于一身的高人!
他看问题绝不会简简单单只看一个片面。
朱允熥只是按照自己后世的经验来推广这些东西,自然不可能考虑的这么深。
仔细想一想,的确有几分道理。
别的不说,比如说在后世之时考一个名牌大学,就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最高期待。
因为这意味着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从此以后,实现自己的阶级跃迁。
在这种情况之下,多少人的思想都随之而发生改变。
想想那些无脑的评论和说法。
朱允熥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轻轻点头说道。
“老和尚,你这话说的倒是不错,不过你既然看得这么清楚。”
“那也帮忙想个主意啊,总不能眼看着这件事情半途而废吧?”
这时候姚广孝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来。
“所以这需要王爷的配合!”